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碳交易发展陷入困局

2010-09-23 08:28:08 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 刘杰  

“我认为这碳交易事件只是个案,CDM机制毕竟还是很完善的。”针对近日有媒体爆料6家中国化工企业的8个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涉嫌国际碳交易舞弊,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碳融资和能源专家沈一扬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8月初,EB (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先后向浙江巨化股份(13.61,0.09,0.67%)有限公司等6家化工企业发出调查要求,要求相关企业对之前申请的CDM项目的相关数据作出解释和澄清。

中国发展CDM受阻

7月30日,在EB第55次会议上,有22个CDM项目被“枪毙”,其中20个来自中国。

8月份,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在全球暂停了16个CDM项目,涉及碳信用额度高达1300万吨,约20亿元人民币,其中,涉及中国的6家企业的8个CDM项目涉及碳信用额度高达12000多万吨,这也是国际碳交易市场开放以来,涉及碳交易问题最为严重的一次,更被一些人视为严重的欺诈行为。

针对少数媒体关于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涉嫌国际碳交易舞弊遭调查的报道。氟化工行业龙头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13日发布公告作出回应:公司未收到EB发出的巨化股份涉嫌国际碳交易舞弊调查的通知,并表示公司在8月20日和26日分别收到EB提出要求复审的通知,要求公司补充2000年、2010年的相关项目材料,并将根据补充材料决定对上述两期减排量签发申请进行复审或签发。

据悉,作为有较成熟CDM项目经验的上市公司,自2006年敲定首个CDM项目,巨化股份现在已经在联合国成功注册了两期HFC-23CDM项目,估计每年减排额1000万吨。

根据巨化股份公告显示,该公司2010年上半年利润总额达2亿元人民币,若以目前欧盟碳市场的价格13欧元/吨计算,巨化股份的CDM项目每年1000万吨减排额,其碳收入为1.3亿欧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扣除碳交易所得的65%上交给国家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金,巨化股份35%的税前碳收入就有4.5亿多元。利润相当可观。

目前,6家中国企业已经收到来自联合国的调查要求及清单。按照工作的流程,相关企业需要在本月28日就联合国提出的调查问题予以解答,并提供相关精确数据予以证明。

自2002年CDM项目进入中国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都积极参与进来。2006年,中国取代印度和巴西成为CDM第一大国。截止2009年10月1日,全球在线CDM项目数(不含被DOE、EB拒批、撤消项目)总共为4673项,中国占39.6%。EB对中国申请CDM的限制力越来越大。EB首开调查中国企业的CDM项目,这无疑给我国正在申请CDM项目的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也说明未来中国企业“依赖CDM项目补贴实现发展”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CDM机制漏洞?DOE的问题?

“我认为,如果中国企业碳交易涉嫌舞弊的事件属实,问题很可能就出在DOE环节。”台湾碳排放交易推广协会主任陈柏宇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根据CDM的操作程序,自CDM项目注册成功之日起,企业所产生的减排量就开始产生价值。但需要由联合国指定的一家独立经营实体DOE对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核实计算,并报EB审批。这种经核实的减排量就叫“经核证的减排量”。只有这种减排量才能卖钱。DOE作为经联合国清洁机制理事会授权批准的、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负责在指定的行业领域内开展CDM项目的审定和核查并向联合国提交相关报告。在核证过程中由于有不同的机构参与其中,协调不畅就有可能出现漏洞。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做CDM项目大多首先是希望从项目本身获得CDM的经济收益,并非为了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很多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因素要大于环境利益驱动。

沈一扬认为,把这次6家企业涉嫌舞弊的事件当做CDM机制不健全的证据是不充分的,CDM机制作为联合国认可的节能减排机制运行已经比较成熟,出现一些问题,大家应该抱着宽容的太多积极完善节能减排机制,这个机制是推动国际节能减排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说明国际社会需要继续完善CDM机制,以更严格的碳交易机制来推动节能减排。

一位不愿具名的发改委官员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EB主要是由欧盟国家掌控的,缺少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在节能减排方面,发达国家认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但不出钱,还赚走发达国家的钱,于是发达国家就想用EB来应对中国的化工企业疯狂申请CDM牟利的浪潮。如果通过CDM机制在建立之初预留的漏洞,现在做一些改变来限制中国大量申请CDM项目,转而把资金投向更贫穷的非洲国家,这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而且很多机制和体制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在时代环境的情况,于是就有可能被别人钻空子。

这次8个CDM项目遭质疑,可以使联合国EB反思其CDM方法学可能存在的漏洞。欧盟气候行动委员康妮.·赫泽高明确表示,“我们目前致力于改革CDM机制,具体细节还要等到10月的天津会议。”

有专家表示,可以通过双边或多变协定来规避风险。目前中国和一些国家签订碳排放权的双边或多边协议的行动已经开始,就是为了规避EB,绕开CDM机制,通过承认双方的减量,落实政府和政府之间的协议,建立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减排机制。

事实上,过去半年来,日本一直在推行此类机制。8月初,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METI)公布了首批15个政府支持项目的清单,这些项目分布在东南亚及拉美地区。有日本政府高官表示,希望与中国共同建立一个允许两国在无须联合国批准的情况下进行碳信用额项目实施与审批的机制,以便继续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中国和欧洲这次在CDM项目上的博弈,充分暴露了中国在国际碳交易体系中相关法制和技术缺失,没有长远的周密规划,中国的碳交易活动缺乏质量保证。这也为推动中国争取碳交易话语权,迎接未来中国由自愿减排市场向强制减排市场转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积累了经验。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