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内蒙古电力工业10年发展纪实

2010-10-15 13:13:00 内蒙古日报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10年中,我区电力工业保持一路猛进的态势,电源点、电网、风电、送变电等建设齐头并进,引领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谋求又好又快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
电源点建设实现了“三高三大”历史性跨越,2009年发电装机达5400万千瓦,年发电量2240亿千瓦时

自治区电力工业的发展实现了“三高三大”(高速度、高环保、高效率,大企业、大机组、大基地)历史性跨越。2000年全区发电装机仅900万千瓦,2009年增长到5400万千瓦,年均增长22%。发电量由2000年的439亿千瓦时增长到2009年的224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0%。外送电量由2000年的175亿千瓦时增长到96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1%。

10年间,自治区能源工业完成投资6400亿元,其中2009年完成1600亿元,是2000年的30倍,年均增长46%。发电装机、发电量分别由全国第15、12位一并跃居全国第5位,外送电量、风电装机均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有关要求,自治区新建的大型发电项目全部采用空冷节水技术,较同等容量的湿冷机组节水达到了3/4。同时,各电厂的废水、粉煤灰都在积极实行综合利用,并投入大量资金对大型发电机组进行脱硫改造,到去年底已完成脱硫机组改造3900万千瓦,占应改造机组的95%以上,如今高环保的电源点已遍布草原。

国家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电力体制改革和西电东送战略以来,自治区资源、区位、政策优势彰显,形成大企业、大机组、大基地发展的电力格局。目前大型国有企业在我区拥有的火电、风电装机占全区装机的90%以上。到2009年底,全区百万千瓦以上电厂达到15座,总装机2780万千瓦。其中60万千瓦机组占到37.5%,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

电网建设实现了高电压、大电网、大规模的跨越式发展,500千伏线路、220千伏线路分别达到3604公里、13506公里

2000年时,自治区以220千伏线路为主网架。随着电源建设高速发展,电网建设也跨上了高电压、大电网新台阶,到2009年自治区西部已形成500千伏主网架,220千伏骨干网,东部已形成220千伏主网架,并分别通过110千伏、35千伏网络向城乡辐射供电。

西部与东部分别通过500千伏线路与华北、东北电网实现联网。如此背景下,自治区和国家电网还实现了强强联合,2009年6月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成立,先后接管了呼伦贝尔、兴安两个电业局和通辽、赤峰两个供电公司。至此,蒙东4盟市步入了电网统一规划,生产经营同步发展的新时代,到2009年底,主网、农网建设完成投资82.68亿元,创历史最高。

目前,全区平均每个盟市有1个500千伏变电站,每个旗县有1个220千伏变电站。2008、2009年全区全社会用电量均突破1200亿千瓦时。外送电通道由2000年的3条增加到2009年的8条(其中送华北5条,送东北3条),外送电力1800万千瓦,电量967亿千瓦时,外送电量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

同时,自治区抓住国家实施农网改造、县城电网改造、农网完善以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的机遇,改善农村用电人口354万户,使农村用电量由1998年的52.9亿千瓦时,提高到2009年的310亿千瓦时,年平均递增17.3%。

建设“风电三峡”,初步形成 “大规划、大企业、大基地、融入大电网”新格局

自治区风能资源经普查和评估,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为1.50亿千瓦,约占全国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的50%,风能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十一五”初,国家发改委张国宝主任来自治区了解风能资源情况后提出,要充分利用风能资源,努力在内蒙古打造一个“风电三峡”。

几年来,我区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强规划、政策引导,大力推进风电发展,风电装机由2005年的16万千瓦,发展到2009年的520万千瓦,实现连年翻番。根据国家能源局已评审的我区两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我区风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电量达到900亿度。

自治区95%以上的风电项目由中广核、神华、京能等国家5大发电集团投资建设或开展前期工作。国家能源局委在托评审了我区东、西两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后,批复了3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目前,国网公司正在制定的东北网、华北网电网规划已将我区东部千万千瓦风电基地风电送出纳入了电网规划,国家能源局会同国网、华北网公司对我区西部风电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形成通过网对网、点对网通道,风火打捆融入大电网,加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风、火、水打捆外送,研究大电网吸纳风电能力、风电调度办法等5条措施,从规划和政策上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风电发展已呈现出“大规划、大企业、大基地、融入大电网”新格局。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内蒙古 电力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