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多晶硅行业急盼准入标准出台

2010-11-08 08:20:09 消费日报   作者: 兰军  

10月22日,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预计2010年全球多晶硅总产量达11.6万吨,2011年将达14.9万吨,目前中国有多晶硅投产企业25家,产能4.4万吨,在建产能6万多吨,2011年全球市场将多出80%的多晶硅产品。

在产能过剩的危机面前,是用行政手段强行控制新增项目,还是用技术手段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业内的态度越来越偏向后者。

然而,工信部年初制定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因遭至众多企业反对,至今尚未出台。

短期需求大幅增加据悉,今年全球光伏产业比预计的要乐观,绝大部分的电池和组件生产企业为了应付源源不断的订单,不得不满负荷运转,并纷纷扩产。在9月份召开的全球最大规模的光伏太阳能展览会上,晶澳太阳能公司一举斩获了500兆瓦的2011年订单,充分体现了市场需求的火爆程度。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表示,太阳能电池的市场持续向好,带动上游多晶硅材料需求增加。当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德国从今年7月开始陆续下调光伏补贴,很多系统集成商纷纷赶在补贴下调前完成系统安装,导致市场提前释放,多晶硅市场景气度增高。此外,基于良好的市场预期,我国有不少光伏企业大规模扩产,新增的电池产能加大了对我国多晶硅市场的需求。

目前我国很多多晶硅生产商发现,接到手的订单远远大于自身的产能。不少多晶硅生产商不仅手中订单满满,而且继续向市场供应多晶硅的能力也有限。其中,乐电天威、新光硅业已经被多晶硅长单锁定,对市场的多晶硅供货量有限。此外,自今年9月份开始,江苏中能生产的多晶硅主要以满足自己生产太阳能硅片为主,一二级的硅料基本不再进行市场出售,只有少量的三级硅料用于满足老客户的需求。江西赛维LDK有关人士表示,公司生产的硅料也主要是满足自己生产为主。

扩产热潮涌动今年全球光伏产业复苏势头强劲,由此带动对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巨大需求。近期,国内外众多多晶硅厂商已经相继宣布了扩产计划。世界多晶硅巨头日本德山化工公司宣布,今年底将在马来西亚建造6000吨多晶硅工厂;另一家巨头德国瓦克公司也宣布扩产,并于近期购买了挪威特隆赫姆市附近的金属硅生产基地。在国际市场的刺激下,国内英利集团、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多晶硅生产企业也纷纷增资扩产。[page]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介绍说,“预计2010年全球多晶硅总产量达11.6万吨,2011年将达14.9万吨。目前中国有多晶硅投产企业25家,产能4.4万吨,在建产能6万多吨。”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德国瓦克、日本德山化工、美国黑姆洛克等几家世界级大公司将能满足全球市场90%的需求,再加上其他多晶硅企业的扩产以及新企业的加入,全球市场将多出80%的多晶硅产品。

准入标准难产据了解,工信部在今年初制定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但时至今日仍未出台。原因是该标准参照国际多晶硅行业的先进指标,规定了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在3000吨/年以上,并要到2011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等要求,而这些规定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达不到,自然遭到了他们的反对。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指出,美国、德国、日本等当今世界主要的多晶硅生产国,都没有出现严重污染现象,原因就是采取了严格的准入标准。而我国由于没有多晶硅准入标准,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懂技术也来搞多晶硅,造成了污染和低端产品过剩。

据了解,国内上马的众多多晶硅项目,大部分采用改良西门子法,1kg产品电耗多在300kWh以上,成本价在450元/kg左右;而国际大厂的成本在30美元/kg以下。按照多晶硅的投产周期,2008年底和2009年初投产的多晶硅项目在2年后才能达产80%。国内企业满产之日也是多晶硅暴利结束之时,国内企业将重新面临以质量和价格取胜的竞争市场。

业内专家分析,到2010年底,多晶硅市场价格很可能会降到目前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下。

因此,如果企业技术不升级、不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努力提高转换效率,那么在将来的竞争中会被无情地淘汰。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多晶硅 行业 产能过剩 迫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