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资金・技术・森林・MRV 结果难料希望仍存

2010-12-01 08:13:24 中国网   作者: 唐书彪  

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人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最终只形成了一个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这使公众舆论对今年的坎昆会议冷静了许多,人们变得更为现实。

对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舆论普遍认为不是十分理想,但平心而论,它至少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即人类应该通过共同的行动来减缓和适应气侯变化,以期在本世纪中期全球气温增高不超过2℃。这当然是一个愿景,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致认可。当然,一些特别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更希望这个目标能够控制在1.5℃。

今年的坎昆会议到底有哪些看点呢?应该还是有的,尽管一些不看好这次会议的言论早已经广为流传了,但已于昨日(11月29日)开幕的坎昆会议汇集了将近200个国家的谈判代表,这种盛况再一次勾起世人的新期待,比如,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不认为坎昆会议可以达成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条约,但仍然认为各国可以就一些复杂的问题达成部分性的协议,以便将来可以达成一个综合性的协议。这就是坎昆会议有看点的原因所在。

坎昆会议看点之一是快速启动资金问题。发达国家承诺在2010年到2020年之间,愿意拿出300亿美金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侯变化问题。这笔钱当然应该是新的、额外的,而不是拆东墙补西墙从别处挪过来的。

第二个看点是技术合作。过去,发达国家一谈到技术转让问题,就会扯上知识产权保护,比如美国就说美国的技术不能无偿给你。这种言论在很大程度上有点混淆技术转让的本质。事实上,对一些极度贫困的发展中国家给予一些技术上的支持,并不是很高科技的东西,而对于其他一些国家更多的是合作,尤其是和中国之间。去年哥本哈根之前,中国提出关于技术转让合作共同开发的建议,在国际社会得到比较好的反应。

第三个看点也许会是减少森林的砍伐问题,实际上已经基本达成一致了。

再一个恐怕在有关MRV方面。所谓MRV,就是对减排进行监测监督和核查,也就是美国人死揪着中国不放的“透明度”问题。中国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去年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的减排目标是约束性指标,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该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中国政府还采取实际行动,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人信不过我们,他们认为应该有一个监管机制。中国主管环境气候事务的高官说,如果国际上一定要有这么个东西,中国愿意在某种程度上做一定的让步,即可以考虑接受对国际资金资助下进行的减排实行MRV,但对中国自己掏钱自主减排只接受国际磋商和分析。到底怎么执行,还需要在坎昆谈。

坎昆会议历时12天,各方各有盘算,最终结果很难预料,但希望不能没有。坎昆会议开幕式后,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表示,中国希望坎昆会议能在资金、技术等气候谈判的核心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达成全面、平衡的谈判结果,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有效、全面、可持续的实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欢迎访问 PHPCMS 网站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