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发达国家食言 未完成《京都议定书》减排承诺

2010-12-03 13:06:02 新华网 

数据和事实显示,主要发达国家将完不成它们在《京都议定书》中所作的碳减排承诺。北京的分析人士指出,受主要发达国家减排不力的消极影响,全球的气候谈判进程面临很大困难。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在2008-2012年间,37个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在1990年水平基础上减少5.2%,其中欧盟整体减少8%,美国减少7%,日本和加拿大减少6%。

而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美国20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增长18%,加拿大增长了20%,日本增长了7%。即使发达国家在2012年减排承诺期限前有所行动,但无法完成减排目标已成定局。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杨宏伟说,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半个世纪以后,人均GDP已达到数万美元,但温室气体排放还在大幅增长,这表明发达国家说得多,做得少,在减排方面缺乏实际行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08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称,大多数经合组织成员国没有实现《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目标。目前,富国正在促成生态债务危机,全世界的穷人将最早和最重受到影响。

据统计,如果地球上每位穷人产生的排放量都与欧洲平均水平相当,需要六个地球才能安全地应对这种污染。如果以澳大利亚的平均排放量为基准,则需要七个地球,如果以北美或加拿大为基准,则需要九个地球。

《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许多富国拥有高度公开的减排目标和计划,但是只有少数几个国家通过具体方案在限制排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的趋势表明,富国远远不能实现其2012年的减排目标。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庄贵阳指出,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十分不力,但又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期减排目标,以图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抢占道德制高点。

“发达国家承诺的减排中期目标与其长期目标并不匹配,而且远期目标明确,中期目标模糊。这种减排目标的诚意与可操作性不能不让人怀疑。”他说。

以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为例,2001年小布什政府单方面退出了《京都议定书》,目前仍没有联邦政府层面的强制减排目标,只有少数私营部门和一些州政府采取举措,设定了减排目标。

但统计表明,美国的“自愿减排”措施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截至2008年,美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1990年下降了1/4,但碳排放总量却上升了1/4。

奥巴马政府提出,到2020年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7%,实际上只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约4%,还不及《京都议定书》规定的7%。

加拿大虽然已批准《京都议定书》,但其人均排放量2008年却窜升至与美国持平。碳密集型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该国的总排放量增加了27%——比京都目标高出33%。[page]欧盟中的英、法、德等国提出将推动欧盟减排目标从此前承诺的20%提高到30%,但目前其自身的减排实践却存在不少问题。

在许多欧盟国家,其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既定目标与现行的能源政策不符。欧盟现在拥有全球最大的排放交易体系,年交易价值约244亿美元,占全球碳市场总额80%以上。但却存在严重缺陷,不利于实现减排目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海滨说,欧盟交易体系对许可证发放过多,电力公司等排放大户可通过免费配额满足其排放需要,同时将费用转嫁给消费者,并从多余配额交易中获取暴利。

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欧盟未能做出与到2020年实现减排20%的目标相符的努力。截至2008年,它实际仅减排2%,而不是其在《京都议定书》下承诺的8%。报告强调,欧盟排放交易体制与上述两个目标都不符。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发达国家减排目标问题目前仍然是“坚冰一块”。他认为要实现全球长期减排目标(2050年)的具体化,首先要明确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

“但从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的完成情况看,各方在坎昆会议上就此取得共识的可能非常小。”他说。

专家指出,从2000至2004年期间,发展中国家每19人中就有1人受到气候相关灾难的影响。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每1500人中仅有1人受影响。

目前,发达国家拥有各种手段和资源保护本国免受海平面上涨等气候灾难的影响。在荷兰等低地国家,有大规模的防御设施保护居民,房主在政府的支持下也有能力购买可浮于水面的住宅。与之相反,在湄公河三角洲人口稠密的村庄,当地人只能学习游泳或领取救生衣。

当富人在学习如何让房屋浮于水面时,穷人却在学习如何在水中漂游,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前景将一直拷问发达国家的减排诚意与作为人类一员的责任感。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发达国家 食言 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