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运输
  • 科研与产业紧密融合助推国网电科院跨越发展

科研与产业紧密融合助推国网电科院跨越发展

2011-01-17 13:59:06 新华网   作者: 记者徐机玲、蔡玉高  

南京1月15日电 刚刚过去的2010年,国网电科院主营收入达到106亿元,合同额突破150亿元。“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标志着国网电科院已由专业性科研院所成功转变为综合性的科研产业单位。”国网电科院院长肖世杰说,漂亮的成绩单是国网电科院9000多名员工奋力拼搏取得的,也是国网电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国家战略为引领,不断探索科研与产业融合之路所取得的成果。

让企业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风力发电机组及风电场控制系统的产业化工作取得突破,成功应用于宁夏太阳山风电场;国内首创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集群风电有功智能控制系统,在甘肃地区成功投运;相继研制成功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光伏电站移动检测平台、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现场检测平台,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光伏并网发电全系列实验检测能力

响应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短短两年多时间,国网电科院在太阳能、风力发电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在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为自身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不能独立于国策之外,一定要把自己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国家的需求正是企业发展的机遇。”总结近年来的发展之道,肖世杰这样表示。

据了解,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大型产业企业和直属综合性科研单位,于2008年5月由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和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重组整合而成立,专业涵盖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智能配用电、信息通信、水利水电测控、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等领域。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是国网电科院为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而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第二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肖世杰表示,作为国家电网直属的科研院所和企业,他们一直将国家的需求视为发展己任,紧跟国家战略布局自身产业方向。

特高压电网技术研发就是很好的例证。2010年,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和自主建设,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已满两年,向家坝-上海 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成功投运。这些重大技术的突破,背后都离不开国网电科院的支撑。

肖世杰介绍,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属于世界级难题,即使西方传统技术强国也望而却步。为了攻克这一技术,我国“十一五”期间将“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开发”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组织部署下,国网电科院承担并攻克了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和 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中的多个课题,提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系列技术标准、大电网安全稳定量化分析与优化决策理论,攻克了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和关键设备研制难关,有力支撑了特高压电网建设。如今,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去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这意味着智能电网将迎来大发展时期。事实上,国网电科院在2009年年初就开始了坚强智能电网的框架体系研究。
2009年12月27日,由国网电科院建设运营的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南京)基地项目在南京江宁开发区奠基。作为国内首个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基地,将为我国坚强智能电网自主技术研发、核心装备制造、关键产品检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级创新体系力推产研融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网电科院近年来能紧跟国家战略,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得益于构建了以院研究中心为统领、研究所为骨干、产业公司研发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创新体系。

“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坚持走科研产业紧密结合的道路。”长期在电力行业工作的肖世杰告诉记者,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一直困扰着我国自主创新工作,问题的关键是科研与市场脱节。国网电科院既是科研机构,又有企业作为载体,理应为产研结合之路做出积极探索。针对分公司和分支研发机构“自转”现象比较普遍的现状,2009年国网电科院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学科产业整合,将原有的科研机构由20个整合为9个,产业公司由25个整合为16个。

据了解,学科产业整合最大的亮点是建立三级研发体系。第一级为院级研究中心,围绕电网发展重点领域、电力科技前沿,组织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引导性、共性技术和重大跨专业课题的研究开发;第二级为8个研究所,围绕国家电网公司重点课题,开展战略性、关键性、系统性的技术研究;第三级为产业公司的研发中心,围绕“成熟度、稳定性、集成性、可制造、系列化、标准化”的要求开展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工作。

“这种交互式科研运行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级创新主体的作用,提高科研的针对性,提升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肖世杰说。  三级创新体系很快就显示了威力。2010年,国网电科院新增专利授权331项,超过两院重组整合前30多年的总和。

三级创新体系的形成也拓宽了产业发展方向,加速了科研成果转为市场产品的进程。2010年3月31日,唐山南湖首座国家电网典型设计充电站正式投入使用,该充电站由国网电科院提供全套设计、核心装备和咨询服务。“从2009年底开始设计到拿出成果,我们只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肖世杰说。

2010年,以旗下上市公司国电南瑞为产品开发和工程实施主体,先后承担了北京、江苏等20多家省(市)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与项目咨询工作,为多个城市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工程提供了技术和产品。

“三级体系各负其责,从提供核心技术到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产研融合顺畅了许多。”肖世杰表示。

依靠产研密切融合,目前国网电科院已经形成电网自动化及保护、水利水电及新能源、信息通信、智能化电器设备、轨道交通及工业自动化、电线电缆及高压附件等技术优势明显、主营业务突出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以电力自动化为龙头,中低压一次设备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产业布局,构建了电力系统从发电到用电各环节,从高压到低压各电压等级,从硬件到软件的检测体系,已拥有40余个系列、20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产业反哺科研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由专业性科研院所转向综合性科研产业单位,国网电科院及下属企业对科研一直非常重视。肖世杰介绍,多年发展实践表明,科研与产业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适合市场需求的科研支撑着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壮大之后又可以进一步增加科研投入,这保证了国网电科院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肖世杰所说的“产业反哺科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主营收入的提高,企业的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多年来国网电科院的科研经费投入一直保持主营收入的5%以上,同时,还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及国家部委、省市相关部门的大批重点科研项目。在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下,国网电科院2000多名研发人员目前有255个在研项目,这些项目中的大部分已经或即将发挥出巨大的市场效益。

二是通过机制创新,激励科研人员从事研发的积极性。肖世杰表示,科研人才是发展的动力之源,近两年来,国网电科院探索加快健全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包括建立成果转化基金和基础研究发明基金,对研究所研发中心制定新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其成果转化率和投入产出率等。

这些举措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国网电科院重量级的科研成果不断: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相继应用于华北、华中、华东电网及江苏电网;成功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ARP-300系列新一代(超、特)高压继电保护产品;开发出国内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迅实时数据库 最难得的是,2010年初,南瑞大电网控制技术创新工程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唯一的企业创新工程类奖项。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网电科院目前的创新能力不仅在国内一枝独秀,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继电保护、智能调度等领域,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肖世杰说:“数年前,ABB、西门子、GE等跨国巨头根本不会将国网电科院放在眼里,当我们寻求合作时,他们往往提出很多苛刻的条件。而如今随着我们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的全方位突破,这些跨国巨头开始主动前来商谈合作。同时,在很多国内外项目招标中,国网电科院也频频获胜。”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国网电科院旗下产业公司的很多技术成果已经走出国门,向海外市场拓展。水电厂监控自动化产品、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与产品等出口东南亚、欧洲、南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电力装备军团的重要成员,南瑞品牌在海外逐步赢得良好的口碑。

有了如此坚实的基础,肖世杰对国网电科院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国网电科院要有一批占领国际电力科技前沿的、高端的重要成果出现,要有在特高压建设、智能电网建设中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成果出现,要有一批世界级的科技领军人物出现,要使我们企业的主营收入达到300亿至500亿元。”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