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山东煤炭重组生变

2011-01-25 13:26:48 财经   作者: 慈冰 胡雯  

酝酿三年的山东省煤炭企业重组收官在即,却又再生变数。

涉嫌齐鲁银行骗贷案,原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淄矿集团)董事长,现任山东能源集团筹建办公室主任马厚亮被司法调查。这一事件直接影响到了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能源集团)成立进程,原计划于2010年12月18日举行的挂牌仪式被取消。

了解情况的私募股权人士透露,12月18日当天,马厚亮与涉嫌齐鲁银行案的诸多人士被约谈协助调查,除了齐鲁银行案之外,马厚亮还被举报有其他经济问题,直至元旦前调查才告一段落,但马厚亮的具体问题目前仍没有定论。

自2010年8月起,马厚亮即担任山东能源集团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任办公室主任。按照山东省国资委的计划,该集团成立之后,马厚亮将会担任该集团董事长。

2010年7月22日,山东省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了《省管煤炭企业重组建议方案》,提出将在保留兖矿集团现有管理体制的同时,重组淄博矿业、新汶矿业等六家国有煤炭企业资产,组建新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并要求该集团组建工作须在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

马厚亮涉案,让2010年底前全部完成山东能源集团组建的希望落空,并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其随后的重组进程。国都证券分析师刘斐认为,马厚亮事件对此次山东煤炭企业重组影响很大,“重组进程肯定会推迟,方案是否能实施也很难说。”

2011年1月7日,山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证实,马厚亮涉案的事情已有耳闻,但具体情况仍在等组织部门的定论,至于山东能源集团具体的挂牌时间,则要由省委省政府决定。

“6合1”方案

早在2008年,山东省国资委就出台了《山东省省管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三年规划》,其中提出,“到2010年基本完成省管企业重组”。而重组名单中,山东钢铁集团、山东重工集团已组建完毕,只剩下煤炭集团尚未成立。

接近重组方案的人士透露,针对煤炭企业重组,山东省在2009年确定的方案是“7合1”,而在2010年最新确认的方案为“6合1”。

山东省属煤炭企业共有七家,分别是兖矿集团、枣庄矿业、淄博矿业、新汶矿业、龙口矿业、肥城矿业、临沂矿业,合计产能过亿吨,占山东全省煤炭产量的三分之二。

根据2009年度统计,六家煤矿企业规模大小不均。其中,新矿、枣矿和淄矿的原煤产量和煤炭地质储量较大,而肥矿、临矿和龙矿相对较小。在2009年全年共计7581万吨的原煤产量中,新矿、枣矿和淄矿就占了将近5500万吨。2009年全年共实现净利润71.5亿元,新矿、枣矿和淄矿就占了近60亿元。

六家企业的煤炭地质储量和煤炭可采储量分别共计为427.2亿吨和176亿吨。其中,煤炭地质储量只有131.9亿吨在山东省内,煤炭可采储量只有48亿吨在山东省内,其余均分布在省外。

所谓“7合1”方案主要是以兖矿集团为整合平台,形成一家大的煤炭集团。而“6合1”方案则是保留兖矿集团,重组其他六家国有煤炭企业资产,组建新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国都证券分析师刘斐分析认为,兖州集团本身拥有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已经很大,如要进行整合,操作难度较大。另外,如果采用“7合1”的方案,新集团的领导将会主要由兖矿的领导来担任,这在人事安排上也存在困难。所以,山东省最终采取了“6合1”的整合方案。

“这种整合也符合国家规划的要求,形成两个5000万吨产量的大集团,从政绩的角度也说得过去。在整合之后,山东能源集团对外统一口径,在市场并购方面形成优势,并在对电厂价格谈判方面占有优势。”上述接近重组的人士透露。

2010年7月4日,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这一重组方案,7月22日,山东省委常委会议也通过了这一方案,山东能源集团的组建工作正式启动。能源集团将构建以产权纽带为基础的三级母子(分)公司的管理体制, 即山东能源集团、各权属子(分)公司、子公司所属经济实体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

与此同时,在重组期间,六家企业的法人地位不变,纳税关系不变,年度和任期考核目标任务不变,并保持各企业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实现重组和生产经营“两不误、两促进”。

按照山东国资委的重组目标,将把六家重组煤炭企业打造成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一家新的煤炭主业上市公司,进入中国煤炭行业综合效益及生产规模前五位。

具体为:到2010年底,资产总额达到1200亿元,煤炭产量840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880亿元,利润100亿元。到2015年底,争取资产总额达到2000亿元以上,煤炭产量2亿吨,实现营业收入2400亿元,利润300亿元。

而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虽然山东省政府强力推行煤炭整合,且之前也有钢铁、重工集团重组案例,但煤炭重组的进程仍然会存在马厚亮事件一样的较大变数。这其中,清算职工股份或将成为制约重组进程的一个主要原因。

2000年煤炭产业持续低迷,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山东省煤炭企业多以职工集资入股的方式筹措资金。国都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虽然各大企业纷纷表明职工股份都已在规定期限内退还完毕,在某些企业,职工股份依旧还残留一部分尚未彻底清退。

另一方面,阻碍企业重组中影响最大的是“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思想。分析人士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在大局已定的背景下,各大企业不断扩充自身实力,试图在即将到来的整合运动中提升筹码,谋求更多的话语权是不争的事实。

陡生波折

马厚亮事件打乱了山东省煤炭重组的计划。国都证券分析师刘斐认为,此次马厚亮事件对重组整合会产生较大影响,“(重组)进程肯定会推迟,方案是否能实施也很难说。之前有传言说山东能源集团会借壳上市,现在来看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位当地媒体人士对《财经》记者介绍,山东省国资委曾通知各媒体,2010年12月18日召开山东能源集团挂牌仪式,但此后便一直拖延,至今仍未有明确的时间。

巧合的是,12月18日当天,齐鲁银行骗贷案暴露。淄矿集团、中国重汽集团、山东高速等国有企业多有涉及。一家煤矿负责人透露,在担任缁矿集团董事长期间,马厚亮曾从齐鲁银行骗取贷款资金从事证券交易。

齐鲁银行骗贷案只是马厚亮被查的原因之一。知情人士透露,马厚亮与涉及齐鲁银行案相关人员被约谈协助调查后,其他企业人员均在几天后被放出,马厚亮则因在此期间被举报贪污,被要求继续接受调查,直至元旦前几天才被放出。

1月12日,原淄矿集团员工王维震对《财经》记者表示, 2010年12月初,他曾接到纪委方面、监察部驻劳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人士的电话,对其2006年起实名举报“淄矿集团为1279名职工办理假退休骗取社保基金问题”做出回应。

“有关部门在电话里讲,我反映的问题已经通知了山东省纪委和组织部,让我等消息。”王维震说。

此前的几年间,王维震还同时实名举报马厚亮在担任淄矿集团董事长期间“非法集资4亿元,瓜分国有资产”一事。而原淄矿集团下属西河煤矿的员工则在不断向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淄矿集团七个小煤矿“假破产”一事。

“纪检部门的调查结果至今未有定论,如果马厚亮经济问题被查实,其担任董事长一职的可能性将会很小。”上述知情人士认为。

另一方面,由于马厚亮事件发生突然,主导煤炭重组的山东国资委并无准备。

工商资料显示,山东能源集团已于2010年12月16日正式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仍由马厚亮担任。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元,是由山东省国资委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办公地点设在济南市经十东路山东能源大厦。

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的一般经营项目将包括能源、新能源的投资与管理;煤炭焦化和制气、煤层气、煤化工、医疗器械的投资与管理;仓储;能源与环保技术的开发利用以及商品进出口业务。

按照省国资委此前的通报,由于煤炭重组涉及的企业比较多,煤炭企业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山东能源集团领导班子的配备既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又要与现有企业领导班子正常运行相衔接。

重组方案确定后,山东能源集团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组长由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担任,副组长则由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于刚及国资委两位副主任担任。而马厚亮作为排名第一位的组员,同时担任筹建办公室主任。

在当时,这样的任命已经近乎明确了山东能源集团领导班子配备,即马厚亮担任该集团的董事长;而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卜昌森作为筹建办公室副主任,将担任集团总经理一职。

“六家企业都是省管国有企业,在领导职位的安排上也会出现激烈竞争。”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马厚亮经济问题被查实不能担任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其他后备人选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据当地一位煤炭行业人士分析,马厚亮之所以能当选董事长,主要是各大矿区一把手相比较,马厚亮具有年龄优势,其从事煤炭工作的时间比较长,行政党务工作也较为全面,这些都比卜昌森较占优势。

上述当地煤炭行业人士认为,马厚亮事件之后,很有可能由卜昌森接任董事长一职。而国都证券分析师刘斐认为,其他五家煤矿企业领导的年龄比较大,“从省里空降新领导的可能性较大。”

马厚亮“旧事”

马厚亮生于1957年11月,山东省枣庄薛城人。此前,曾担任兖矿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2002年起,马厚亮任淄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一职。

接近马厚亮的人士介绍,他做事干练,日常待人温和。从兖矿调任至淄矿之后,马厚亮的家人并未来到淄博,仍然留在兖矿职工大院。马厚亮在任几年间,淄矿集团的效益不断提升。

国都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淄矿集团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分布在鲁陕黔滇蒙五省区七个地市,辖有淄博矿区、济(宁)北矿区和陕西彬长矿区三个煤炭生产基地,职工总数超过2万人。2008年,淄矿生产原煤近1400万吨,企业总收入136亿元,实现利润9.6亿元,总资产为165亿元。

山东省国资委调研数据显示,淄矿集团2009年生产原煤1323万吨,总收入138亿元,实现利润11.4亿元,总资产为196.6亿元。在六家被整合企业中,淄矿集团的四项数据指标排在新矿、枣矿之后,位列第三。

由于此次牵扯齐鲁银行骗贷案,马厚亮在任淄矿集团期间的其他“旧事”也重新浮出水面。这其中,“非法集资”与“小煤矿假破产”或将成为其难以言说的硬伤。

马厚亮上任之后,于2003年1月与2004年6月,以开发济北煤矿为由,两次向全体干部职工发起集资。出资证明书显示,集资款以一家“康业投资公司”的名义收取,并由淄矿集团工会盖章。

王维震告诉《财经》记者,集资标准按照不同的岗位有所不同。2003年1月第一次集资时,停薪留职人员每人集资额为2000元,一般工人为4000元,科级干部为1万元,其他级别的干部则更高,而马厚亮的集资额为普通员工的100倍左右。

至2004年6月第二次集资时,首次集资已获得一倍的回报。同时,本金和利息作为集资基数,每人又新增了一部分金额,再次向康业投资公司签署集资证明。

“平均来说,每一个工人集资大约10000元左右。淄矿当时有4万员工,总计集资约为4亿元左右。”王维震表示。

“马厚亮临走之前(2010年8月)还给破产职工每人发了2800元,可这个时候集资早就结束了。”王维震向《财经》记者透露。

另外,2002年至2007年间,淄矿集团以资源枯竭、资不抵债的名义先后破产了龙泉、夏庄、西河、南定、双沟、岭子、石谷七家煤矿。原西河煤矿人士透露,这项工作由马厚亮主导,七家煤矿均被转让给当时的矿长,改制成为民营企业。但这些以“资源枯竭”为名关闭的煤矿企业自始至终并未停产,至今仍在经营,产量却在不断提高,效益也越来越好。

公开信息显示,原西河煤矿在2006年破产改制变身为山东舜天矿业有限公司之后,当年便实现5.59亿元销售收入,而在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近4亿元。

“现在西河煤矿每年的产量是40多万吨,其他破产煤矿有大有小,有的跟西河煤矿差不多大,有的则是它的两倍大。这些矿业一夜之间都成了千万、亿万富翁。”上述原西河煤矿人士透露:“本来第八家煤矿计划在2008年破产,但这时候国家政策不允许了。”

该人士透露,按照国家政策,财政部曾对资源枯竭型破产企业发放了破产补贴,仅西河煤矿一家就得到了2.9亿元的补贴。“财政部驻山东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核查过,这部分钱已经拨到山东省财政厅,而到了淄矿集团仅剩下1.5亿元,但是并未向破产职工发放。破产煤矿职工通过上访维权,直到2009年才给1000名伤残职工索回3000万元的补贴。”

“旧事”交织,马厚亮与山东能源集团的命运陷入一片迷雾之中。遭遇候任董事长涉案调查的尴尬开局,山东能源集团既定的整合思路是否改弦更张?业已暴露的改制中的瑕疵能否得到纠正?目前并不明朗。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山东煤炭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