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百万千瓦核电“心脏”上海造

2011-02-21 12:13:38 新民晚报(上海)   作者: 记者 叶薇  

前不久,我国第一套国产化率100%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堆内构件在上海电气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完工,意味着中国核电反应堆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迈入世界一流。上海要形成新的产业结构,还有没有传统制造业的舞台?“国字号”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关键设备的成功制造,成为回答这一问题的力证。

抢占先机

第一机床厂原本的主业是机床制造,是上海老牌工业制造企业,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核电制造。2005年,国家提出积极发展核电的重大战略。上海电气将机床制造从机床厂剥离出去,并把机床厂的核电人才、技术资源与旗下其他企业的优质核电业务有机整合,在临港建新厂区,扩大产能。人才、技术、生产能力的提前储备,让一机床公司在市场中抢占了先机。

“聚焦国家战略,抓好技术创新,把投资方向转到新能源装备上。我们传统制造业也能走向世界一流!”一机床公司执行董事孙忠飞说。

艰难攻关

堆内构件是核电站反应堆的核心设备。看外表,它是身高10米、体重125吨的“大圆筒”。“筒”内另有玄机:1万多个精密零件精准地焊接在一起,全部采用核级不锈钢和镍基合金。


这套为辽宁红沿河1号机组量身定做的堆内构件中,控制棒导向筒是最后一个攻关成功的项目。长4.5米的筒内有12块导向板,每块板上有24个孔,总计500多个形状不一的焊接点。每个孔在焊接中的误差不能超过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3,而且核岛设备一旦出厂安装,就没有“补救程序”,相关工艺必须一次过关。这个高难度的技术,过去一直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一机床的员工们经过四年多努力,完成了48项攻关试验,最终使导向筒制造达到了设计要求。

产能飞跃

一机床公司从过去5年生产1套堆内构件,到去年一年生产4套,产能提升了20倍;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8000余万元,增长到去年的超7.8亿元。曾经拒绝提供技术援助的外国公司老总在给孙忠飞的邮件中写道:“过去5年,我是你们的老师;现在,你们是我的老师。”

目前,一机床生产任务已排到2015年。今年上半年,二期改建厂房将投入使用,平均年产能力将跃居世界第一。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百万 千瓦 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