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出台或改向冰蓄冷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出台或改向冰蓄冷

2011-02-28 16:00:28 新民网

提要:2011年1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电监会、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共同制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正式执行。10天前刚刚正式执行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未来或将让冰蓄冷市场产生变革。

慧聪暖通空调制冷网

2011年1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电监会、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共同制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正式执行。对于多年来始终不温不火的冰蓄冷市场来说,这个政策或将撬动市场甚至直接改变其未来走势。

近十年来在我国兴起的冰蓄冷系统,其推广应用在暖通空调业界被普遍认作是利国利民的共赢之举,但多年来其市场状况却令人担忧。

“作为一项迅速成熟的新兴技术,它对于电网电力有着明显的移峰填谷作用,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峰谷电价差额还将使用户运行费用大幅下降。”高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戴思嘉对记者说,虽然优势明显,冰蓄冷市场发展目前却停滞不前。“所占份额太小了。”根据统计数据,我国2009年冰蓄冷市场总额只有15亿元,相比较于整体数千亿元的空调市场,连个零头都不够。”

同样,相比于暖通空调行业,冰蓄冷企业数量也属凤毛麟角。目前,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只有高灵、华电华源等十几家主要厂商,且其中除了高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外,绝大部分都是美国品牌。

原因一:关注度低,认知有误

业内人士看来,冰蓄冷市场发展缓慢与其市场关注程度和认知方面的被动处境不无关系。

冰蓄冷技术作为舶来品,体现出先进观念,但现阶段它并不像普通空调技术那样可以被广大设计机构所认可。设计机构在冰蓄冷技术推广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我们期待加强与设计院的沟通和交流,让专业人士对冰蓄冷技术有充分认同,这恐怕并非冰蓄冷行业努力就能做到。”高灵能源总裁戴思佳说,“除此之外,取得建设方以及终端用户的共识也很重要。”

困扰在冰蓄冷企业和这两方之间的最大障碍是造价问题。据了解,冰蓄冷比普通空调系统造价往往高出10%以上,且外界传言其回收周期较长,这让不少建设方和用户望而却步。但是,这点却遭到冰蓄冷企业的一致反驳。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名誉理事长吴元炜认为,现阶段工程“建用分离”模式引发造价问题,阻碍着冰蓄冷技术的正常发展,削弱了业主方采用这项技术的积极性,“建设施工是一拨人,使用设备是另外一拨人,前者很难为后者考虑。在大型建筑中,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工作必须要提前”。

原因二:经济政策不“给力”

除了思想意识的缺憾,更多专家将反思深入到问题根源――国家宏观层面。他们认为,经济政策软弱无力,客观上直接造成市场停滞不前。冰蓄冷系统的最大卖点是经济优势,然而这点在政策面前却消磨殆尽。

据记者调查,我国各地峰谷电价目前大多浮动在3151上下,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动辄达10:1的差额费率,后者显然更容易突破客户心理防线。虽然,这一局面近年来在北京等大城市略有改观,一些地方性鼓励政策不断出台,却不足以撼动我国整体局面。

不过,10天前刚刚正式执行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未来或将让冰蓄冷市场产生变革。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电力 需求 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