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核电
  • 专家解析日本核泄漏救援为何不得力

专家解析日本核泄漏救援为何不得力

2011-03-22 17:36:35 世界新闻报   作者: 记者/李静  

直升机从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空飞过,一阵水雾洋洋洒洒朝反应堆方向而去。“这样不行吧?那么远瞄得准吗?”北京的公交车上,一位姑娘对着电视自言自语。

连日来,日本政府调派自卫队、警员和消防队员,在福岛核电站抢险进入到背水一战的关键阶段时,集中全力通过注水和恢复供电两种手段,试图控制住险情加剧的4座反应堆。尽管从目前来看注水对于降低反应堆温度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是有一些疑问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怎么不从一开始就采取注水措施?这样的注水有用吗?专业的消防车怎么不早点拿出来?工程师怎么不早点维修电缆?

“灾难六成是人为的”

继3月17日通过直升机进行注水作业后,从19日14:00开始,东京消防厅消防救助机动部队使用“折叠喷水车”,从22米高度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向部分燃料棒露出水面的3号反应堆再度执行连续注水任务,工作近13个小时,注水总量超过1800吨。20日上午,日本自卫队出动高压水车,向福岛核电站4号反应堆注入了约90吨的水。

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在19日下午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厂区内的放射浓度急剧下降,4座反应堆的表面温度都已降至100度以下,注水取得一定成效。而难以进行注水的2号反应堆也于20日恢复了外部供电。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永康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外部注水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降低反应堆温度,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放射物质的释放,为下一步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石永康说:“我看到的数据显示,核电厂周边的辐射量有所下降。只要剂量能够下来一点,人就能勉强进去,就可以再采取一些措施。目前的注水措施至少让人们心怀一线希望,不会到最坏的结局。”然而他同时强调,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注水肯定不行,还是要恢复电源,使制冷系统得以恢复。注水不过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就算是这“没有办法的办法”,东京电力公司也是犹豫再三后才决定采用。美国《华尔街日报》19日引述一名参与控制核电站的人士的话说,地震过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2日,电站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就曾考虑从附近海岸取水,用于冷却6个反应堆当中的一个。但直到那天晚上,在电站发生爆炸并且首相菅直人下达命令后,“东电”的人才这样做,直到13日才开始用海水冷却其他反应堆。这名知情人士称,“东电”之所以不愿意使用海水,是因为担心注入海水可能会使核反应堆永久无法运行,从而损害自己对电站的长期投资。

“这场灾难六成是人为的。”一名日本政府官员对《华尔街日报》说。“东京电力就像是在捡一个10日圆硬币的时候却丢了一个100日圆的硬币,初期应对极其不力。”

危机尚未完全控制住

在调动所有能调动的力量对“高烧”不退的反应堆进行“冷敷”时,通过外部输电的方式进行内部“退热”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3月17日东京电力公司表示,经过电力工程师的抢修,从外部向核电站引入输电线的作业已经完成,20日之后有望恢复电力。与此同时,菅直人下令派出东京消防厅的大型化学消防车以及能够应对核危机的特殊灾害应对消防车前往核电站支援。次日凌晨,30辆特殊消防车、140名队员向核电站出发。在抢险工作已经进入尾声的时刻,一部分人却质疑,为什么日本政府没有从一开始就要求消防厅出动这些特殊车辆,抢修电缆的工程师之前又到哪里去了?

石永康认为,大海啸把核电站4台机组的所有备用柴油发电站都损毁了,导致无法接通电力来实施冷却。而现在用到的大型发电机都是从美国运来的,安装、接线都需要时间。另外,在事态足够严重以前,政府也没有考虑调用远在东京的专业消防车。毕竟灾区公路几乎中断,核电站周边有很多废墟、瓦砾,大型消防车接近有一定困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军控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惧怕来无影去无踪的核辐射恐怕是其根本原因所在。这一点,从自卫队担心辐射而自行决定中止对3号反应堆的空中注水作业就可看出。滕建群感慨:“反应堆一冒烟,自卫队就马上退缩,这与军人应有的风貌实在是有差距,军人临阵脱逃超出我们的想象。”现在增派人员和车辆,恐怕是因为“事态一再扩大将很难收拾,估计政府是下了死命令”。

不过,无论是注水还是恢复供电,都不意味着事态得到完全控制。石永康告诉本报记者,电力恢复后还得看反应堆里面的泵和阀是不是完整,如果里面的系统被损害,泵坏了,就无法实现循环冷却。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郁祖盛则遗憾地表示,即使恢复供电注水成功,恐怕事情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

封堆,一向被称之为核电站事故的“终极办法”,即用沙石掩盖反应堆终止反应链,再通过搭建钢筋、浇注混凝土的方式,用一座“棺材”将反应堆彻底封闭。在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的时候,“封堆”就不时闪现在媒体和专家的口中。然而直到现在,核泄漏已经不可避免地侵蚀了一些人的身体和脚下土地的时候,“封堆”也仍然是一个不被排除的可能,却没有真的发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军控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封堆就意味着整个核电站彻底毁灭,不到最后时刻,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东京电力公司肯定是希望通过可能行得通的抢救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永康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解释说,“封堆”通常是在局面无法控制,一切冷却方法均不奏效的情况下,最后的考虑。以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情况来看,“还有一线希望,并没到最坏的这一步”。特别是在电源恢复以后,如果温度能够控制住,“我认为就可以不用考虑封堆了”。

石永康进一步指出,“封堆”并不是一了百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要把沙子和水泥往下扔,不是件容易的事,光扔沙子就要几十天,修建核棺材的时间更要以年来计。”何况,如果反应堆没有冷却,在“封堆”的过程中,放射性物质还是会不断地释放出来,因此“目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降低温度”。

一些国外的专家也认为,贸然“封堆”存在风险。美国俄亥俄州方济会大学核工程师亚历克斯·希赫对媒体说,为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反应堆外设有多个保护层,向反应堆倾倒大量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可能破坏反应堆的压力容器,致使更多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美国西北大学学者埃尔默·刘易斯则提及“封堆”的另一个潜在风险。他指出,“封堆”可以阻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但把这些物质与外界隔离可能使机组内的乏燃料棒水池加速升温,其所积聚的热量可能破坏水池的混凝土底板,以致泄漏更多的放射性物质。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专家 解析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