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东乱象与中国海外利益

2011-03-29 13:20:56 《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马宏  

肇始于突尼斯的政局动荡和暴力冲突,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整个中东北非地区蔓延。它不但改变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生态,也将对整个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引发了国际石油市场剧烈波动,同时也在世界经济和金融领域引起了一系列动荡不安的连锁反应。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与中东存在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关联。近期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及其后续影响,必然引起中国全方位的关注。

中东事态发展对国际石油价格走势的影响,最为牵动人们的神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973号决议对利比亚实施制裁,构成了事实上的禁运,现政府和反对派都会受到影响。而欧美国家划定禁飞区并开始多番空袭,更将严重打击利比亚的石油出产。国际市场对此的即时反应是油价高位震荡,3月24日纽约、伦敦原油期货价格分别冲上106.09和115.54美元的新高。

但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沙特、伊朗这样的重量级产油大国才是影响国际油价中长期走势的决定性因素。而迄今为止,沙特、伊朗国内的反政府力量都不足以推翻现政权取而代之。可以断定,沙特、伊朗等国的政治动荡尚不会导致突尼斯、埃及那样的“改朝换代”局面,因而可以保持这两个位居欧佩克前两位的产油大国相对稳定。加之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因复苏乏力而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停滞甚或下降,以及以美国为首的经合组织成员国在国际能源署框架下保持着数量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这些都将是遏制国际油价过度攀升的基本力量和长期因素。而且,由于民生艰难是引发动荡的主要原因,中东局势平息之后,不论新上台的执政集团还是得以维系的旧领导人都会吸取教训,迫切扩张产能,增加石油收入,以改善民生,稳定统治。

根据这些地缘政治因素及供需基本面,可以预计油价的基本走势应该是:尽管近期中东政局乱象丛生,引发油价屡创新高,但动乱引起的油价攀升不会长期维持,动荡有所缓解之后,在下降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国际油价将有所回调,最终稳定在供需双方都可接受的理性范围之内。当然,不排除投机资本炒作中东题材,短期推高油价的可能。

除此之外,对中国而言,这次政治动荡对包括大量中国公民人身安全在内的中国国家利益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成功完成了规模空前的海、陆、空撤离人员任务,并及时、准确地利用区域地缘政治剧变中的有利时机,把中国海空军保护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与影响推进到了地中海及非洲内陆地区。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原来显得十分遥远的中东,已然离中国很近,攸关国家利益。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中东是中国能源合作的最主要区域,包括直接油气贸易、上游合作、工程承包和共建炼油厂等;其二,中东是中国主要劳务出口市场;其三,中东已成为中国商品出口的重要集散地;其四,中东是中国维护民族团结,打击恐怖主义和东突等分裂势力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舞台。

从对利比亚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担负起一个大国的国际义务与责任。比如,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既全力保护中国国家利益,又努力在联合国和国际法框架内与美国、俄罗斯等其他大国协调、合作,力求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与保护中国利益的共赢。

一个时期以来的动荡与战乱已给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的经营与资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据商务部公布,仅在利比亚就有中国企业承包的大型项目共50个,涉及的合同总金额188亿美元。利比亚战乱迫使这些项目全部停工、撤退员工,许多设备、资产遭盗抢破坏。

巨大的损失敲响警钟,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高度关注完全不同于国内环境的政治风险,建立政治风险的识别、预警及应对措施体系。尤其是吸引了众多能源和工程企业的中东地区,恰恰又是世界上矛盾冲突最为集中的地区,大国博弈、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常常引爆各种争端与战乱。因此,应充分发挥中国和平外交的优势,推进中国与这些合作国的传统友好关系,努力构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共赢机制,指导帮助双方企业在共同的能源纽带中建立信任和更为深化的合作。

对于企业,则应积极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保护,建立完善的海外项目政治风险规避与应对措施体系,包括必须要为海外项目投保,尤其是要专门进行政治风险的保险。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经营面临的政治风险,构建应对风险的对策机制,是政府与企业加强风险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更对保障中国国家利益,尤其是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东 中国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