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哈再结新“气”缘

2011-04-01 08:30:41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张 娥  

中哈两国石油公司签订合作开发乌里赫套气田协议,不仅是两国能源战略上的互利双赢策略,而且将使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运输能力、运输效率实现最大化。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从地缘油气政策上看,邻国“天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的油气进口邻国中,哈萨克斯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在兔年之初再次得到了印证。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于2月21日下午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此间,中哈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强调,中哈能源合作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重申将确保油气领域合作项目顺利建设并长期稳定运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核能领域合作,并开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 作为本次访华最现实的成果之一,2月22日在中哈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关于哈萨克斯坦乌里赫套项目合作的原则协议》。

专家认为,此次哈国总统访华意义深刻。作为中亚五国中最大一国,哈萨克斯坦经济的稳定对于中亚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经济稳定都意义重大。近来,中东以及北非一些伊斯兰国家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在这个背景下看来,中亚地区的稳定显得更加重要。

外交牵线

借着哈国总统访问的东风,中国石油与哈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这份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按5∶5的权益成立合资企业,联合勘探开发乌里赫套气田。气田将为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提供气源保障。

众所周知,政府在保障油气供应和合理消费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石油作为战略物资甚至是政治斗争的“石油武器”时,政府对油气的关注度几乎达到了极致。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际石油市场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如今,石油作为“战略物资”的一面被弱化,而作为重要商品的一面凸显。尽管如此,政府间的外交牵线作用仍不可忽视,如今这种作用在某些地区甚至还被加强了。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张抗教授认为,政府在促进中国油气融入世界石油市场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经济外交范畴。能源外交是经济外交中最活跃的一支,发挥能源外交的促进作用是中国油气国外发展战略中的基本点之一。

对中哈两国而言,全方位的外交合作给双方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最新统计,中哈两国2010年双边贸易额几乎增长了50%,超过200亿美元。目前在哈萨克斯坦有1000多家中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中国西部—西欧公路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哈萨克斯坦境内路段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马伊纳克水电站、阿克套沥青厂、阿特劳炼油厂芳烃生产装置等两国重要合作项目正在实施,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也将于今年正式投入运营。

作为中哈两国合作的“重头戏”,能源合作也毫不含糊。2009年11月,哈方提出今后每年提供50亿~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进入中哈天然气二期管道;并愿意同中国石油一起研究和推动合作开发乌里赫套凝析气田。双方约定,两国公司将共同实施从别依涅乌—巴卓伊—克兹洛尔达—奇姆肯特区间的中哈天然气二期管道项目。该管道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100亿立方米。

此次两国合作协议再一次表明,当初的约定在中哈两国良好外交关系的背景下,终于实现了一项新的成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亚问题研究专家张耀认为,中哈之间的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外交合作也有很扎实的基础。中哈此次合作的天然气项目符合两国共同长远利益,合作伙伴关系得到很大推动,今后这种关系还会继续发展。

张耀还认为,未来中哈两国的能源合作将会再上台阶。从整体趋势来看,今后能源合作的绝对数量会上升。中国与哈国的能源合作项目从量上会增加,从质上会提高。

战略互求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资源最丰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近年来,哈国在滨里海盆地、北里海盆地发现了令世界瞩目的大油气田群。在地下资源方面,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当量值明显高于石油,石油产量的主要构成也是天然气液。

不过,由于哈国石油主要通过俄罗斯的管线出口,这种外输主要被俄罗斯掌控。俄罗斯利用历史遗留下的管线控制着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不但使其出口量大减,而且在价格上很不公道。

然而,“石油兴国”是哈国政府明确的国策。为此,哈萨克斯坦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计划,实行海陆并举、油气并举,总体上向海上、向石油倾斜的方针。为了加强本国对外资的控制,哈国在吸引外资的基础上实施了更有利于本国的政策。哈国还努力以新出口管线的建设来实现出口方向的多元化。
由于对油气勘探开发投入不足,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工业发展速度远不如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

未来,哈萨克斯坦要发展经济,实现油气出口多元化和经济结构合理化,不仅要通过传统管道经俄罗斯出口,而且要通过管道向中国出口,这必然需要加强与中国的经济交往,还需要中国在油气开发中提供资金、服务、技术、设备的全方位合作。

张耀向记者表示:“从哈萨克斯坦的现实来看,人口、经济、技术等方面都完全依赖于油气开发,但仅仅依靠本国石油力量开采油气资源,显然是力不从心。而此次中哈两国石油公司合资开发乌里赫套气田,将加大哈国开发天然气的速度和力度,有利于哈萨克斯坦石油兴国战略的实施。”

对中国来说,在中亚地区仅有管道是不行的,还需要供应稳定的油气资源。

“此次中哈天然气合作,既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也是油气资源谋求多元化进口的体现。”张耀进一步表示。

未来,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合作,首先是战略上的互利双赢策略,然后在依托经济和资源开发全面合作的基础上,发展两国的油气工业。

“在石油产业上,我们应该看到今后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不是简单的油气进出口,而是从上游勘探开采技术、中游的油气管道建设、下游的炼厂加工都会有更大合作。合作还将不断升华,会逐渐走向机制化、多边化。”张耀认为。

管道“红娘”

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诸多中亚国家远离出海口岸,油气要想出口进入国际市场,必受管线的强烈制约。要研究内陆出口国的地缘油气和油气发展战略,分析管线的现今和未来布局成为首要课题。出口国要实现“油气兴国”的夙愿也必须以管线作为实现发展战略的手段,甚至可以说,这是关系国家兴衰的根本性问题。

作为中亚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以及与中国有漫长边境线和传统通道的中亚大国,在考虑石油输出通道多元化这一基本策略时,哈萨克斯坦绝不会忘记中国。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多个地区的成果及中国的进口意向,将管道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证明。

对于中国石油公司而言,今后海外资源扩张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会是围绕管道而进行海外找油、找气。张耀认为,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不仅要油气来源多元化,还要实现油气来源的长期稳定,这两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已建成的中亚通往我国的管道是否运营正常,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能源供应安全。

从中亚天然气管线来看,除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外,周边国家的天然气来源也至关重要。只有开拓更多的油气来源,这些管道才能尽可能地保证长期稳定运营,对我国的能源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

很显然,此次中哈两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发气田协议,缘于管道在两国能源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此时两国石油公司签订的协议又一次印证了管道的红娘作用。

张耀认为;“通过此次共同投资开发乌里赫套凝析气田,会有足够的油气资源保证管道运输,也将有相当一部分天然气会出口中国,或者说有优先出口中国的权利,确保中国稳定的进口油气资源。这将使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运输能力、运输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发挥管道更大的效益,实现管道利益最大化。”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国 哈萨克斯坦 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