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东危机:动荡中的风险与机会

2011-04-07 13:00:48 《能源》   作者: 陈卫东  

中东北非的本次动荡,有危险也有机会,了解当地文明和宗教,增强在当地的软实力,中国将会从动荡中获得新机会。

文|陈卫东

突尼斯“茉莉花革命”成功之后,埃及强人穆巴拉克随后也黯然下台,这激发了整个中东和北非阿拉伯地区的持续反政府示威浪潮,除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及阿曼的示威相对和平外,利比亚、巴林、也门、吉布提等国相继发生军警向民众开枪的血腥事件,其中尤以利比亚的死伤最为惨重。

自上世纪30年代发现石油以来,该地区就一直是国际地缘政治的热点地区,也是重大政治与经济事件频繁发生的地区。三次石油危机、四次中东战争、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美国两次对伊拉克战争等等,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地区从来没有平静过。宗教文化(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冲突、殖民反殖民斗争、石油资源国有化运动、石油利益争夺、代理人战争、伊斯兰革命、反恐和教派争斗等等此起彼伏,这个地区是个十足的火药桶。

动荡与宗教文化

本•阿里和穆巴拉克下台后,在多国军事干涉下,卡扎菲政权也岌岌可危。事实上,强人政治在中东北非阿拉伯地区盛行,与这个地区的宗教文化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先知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起源于这个地区,正是这个信仰神的伊斯兰教超越了原始的阿拉伯部落的界限,呼唤阿拉伯人联合成崇拜同一真主、遵守同一法律和进行同一圣战的单一共同体。

现实的阿拉伯国家政治体制,不论是世俗的共和体制还是传统的君主体制,这两个问题在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这次动荡波及到的所有国家,几乎无一不是统治者长期的专制独裁统治造成的,独裁者家族借助权力在执政期间大肆敛财,搜刮了巨额财富,社会贫富悬殊,年轻人失业率高企。

现代化的教育,先进的网络世界,无孔不入的现代媒体,打破了地理、民族和宗教的界限,使得人们在观念和价值观上表现出明显的“趋同”特征,年轻一代的趋同性更为明显。而2008年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也提供了一幅强力的催化剂,这个地区在精神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具备了动乱的条件,突尼斯小贩自焚一把火轰然把整个地区点燃了。

历史地看,中东北非这一次区域范围的动乱是传统的穆斯林社会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的启动,且这个转型会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有时候还会是相当激烈。首先,这一地区社会转型的目标很不清晰,因为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政治特征——领导人接替程序法定和政教分离,是伊斯兰社会完全不存在的;其次,除伊斯兰文明外,没有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能在这一地区占据主导地位,而宗教的改革是漫长的;再次,尽管专制独裁不再受欢迎,但民主政治的制衡和妥协在这里也没有足够的土壤。所以,这一地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是动荡和混乱的。

国际战略争夺

石油天然气和经济的全球化,还有极端敏感的地缘政治,把这个地区和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大国之间的各种政治经济利益都纠缠在这里。阿拉伯世界对于美国来说,有着两大战略意义:一是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资源;二是涉及美国最重要的盟友以色列的安全。为了保护以色列,更为了控制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美国一向在阿拉伯世界扶持自己的盟友,哪怕不那么“民主”、“自由”,甚至是有点“专制”、“独裁”也行。

从这几十年美国的言行中,可以看到,美国一直在其价值观和其国家利益之间摇来摆去。“自由民主人权”在历届美国总统的言论中总是至高无上的,但一旦国家实际利益与核心价值观发生冲突时,美国的优先选择总是实际利益而非核心价值观。美国这种国家实际利益与其核心价值观明显分离与矛盾的现象,近几十年来屡见不鲜,在中东的表现尤为明显。

美国最终选择抛弃穆巴拉克的行为与四十年前在伊斯兰革命中抛弃伊朗巴列维国王如出一辙。为对抗前苏联,在阿富汗战场上支持和扶植了本拉登,导致了后来的9•11事件。上世纪80年代在8年的两伊战争中,支持了伊拉克,9•11事件后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发动战争打倒了萨达姆,而让伊朗大大地增强了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美国这种实际利益与核心价值观相互矛盾的行为方式,历史地看常常表现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可笑闹剧。

增强中国的参与度

过去二十年,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世界上所有重大的政治经济事件都会对中国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这次从利比亚紧急撤出三万六千多中国公民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国际行动,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当下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如何评估这次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和困难的,一是整个事件还在发展中;二是整个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对事件的评估还在调整中,对策还不明朗;三是中国在该地区的核心利益和长期战略也还在明确的过程中。

这次事件造成的影响,对美国而言,一般的认识是“失大于得”,失去了长期可靠的盟友埃及,可能失去对该地区政治走向的主导权。对中国而言,短时期内会有相当的经济损失,长期来看,不论在政治或经济领域都可能会增加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对该地区适当且明确顶层战略设计是扩大我们在该地区影响力的前提。

该地区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力源于日益稀缺的石油,现代社会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快速全球化的进程也提升了其他文明对伊斯兰文明认知与和谐相处的紧迫性。过去六十多年,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对宗教的认识过于简单。在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的当下,政府和石油公司都很有必要提高对宗教的认识。

去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沙特阿拉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对中东北非石油的依赖已经超过了美国,这种依赖性还在不断增加。中国石油公司很有“硬实力”,也“不差钱”,有规模也有强劲的需求,但“软实力”仍然很不足。俗话讲,“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当地的歌”,要入当地的“俗”,这就是伊斯兰文明。信不信仰是一回事,懂不懂是另一回事,中国石油公司凡参与中东石油事务的人,都有必要学一点伊斯兰教的历史和知识。

中东的动荡给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我们依赖那里的石油,我们无法完全回避进入中东的风险,但是我们可以寻找多种渠道分散风险和降低风险。跨国石油公司的历史经验,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很多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独自投资可以独享成果,但也要独担风险。加强合作、增加渠道就可以分担风险。我们应认识到,在境外获得资源参与生产开发获得的份额油运回国内是石油贸易,期货买卖长期合同现货交易也是石油贸易,唯多渠道才能减低石油贸易的风险。当今的世界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不论你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独立自主是值得赞赏的精神,但积极参与现有石油生产贸易体系是更现实的选择。“危机”一词很有辩证的意义,有危险也有机会。中东北非动荡在危机中也提供了新的机会,关键要看我们自己如何应对了。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东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