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根治电荒要靠电价市场化

2011-06-07 07:35:24 中工网   作者: 盛 刚  

新一轮电荒把全国烤得焦头烂额之际,国家发改委终于出手了:6月1日起,上调15个省份的上网电价和工业、商业、农业用电价格。电价上调以后,预计发电企业的亏损额将有所减少,也就有了重新开机的理由,随着发电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会缓解电力紧缺的状况。不过,说到底,这仍是一种以人为调价代替市场机制化解煤电矛盾的应急之举。

人们担心,电价上调之后,煤炭生产商将会跟进。有迹象表明,这种担心并非多余。5月30日,发改委宣布电价上调的消息,第二天,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最新一期发布,环渤海动力煤平均价格较上期上涨5元/吨,该指数已连续十一周上涨。于是,发改委部署监管,又是开展涉煤炭价格专项检查,又是约谈煤炭企业。但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远。在煤炭价格基本市场化的前提下,无论是“限价”、“约谈”还是“查电煤合同”,最终都抗不过市场的力量,也就难以化解煤价上涨的动力。

如果煤炭价格必须反映能源稀缺、环境成本和市场供求,电价也必须同步反映。靠行政性的手段“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终将陷入“越调越尴尬”的困境,从根本上解决电荒还要靠电价市场化。

过去10年,几乎每年都有“电荒”,又以2004年和今年为重。但当前与2004年又有所不同。2004年面临的主要是发电产能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于今,产能已不再是瓶颈,但淡季却先“荒”了。有研究显示,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相比2004年增加了120%,而同期发电量的累计增长仅为90%。电荒因开工率不足而来。为何电厂不愿意发电?2004年以来,电价提高幅度仅为32%,同期煤价上涨却超过150%。煤电价格倒挂,发电越多,赔钱越多,不干活倒能减少损失,停产便是不坏的选择。因此,虽然大旱致水电补不了火电供应的不足,铁路运输、输配电网等配套不足等都和电荒有关,但根源还在于煤电价格形成机制始终未能理顺。“市场煤”与“计划电”不能互动,导致煤电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再从需求面看这一轮“电荒”。有数据表明,2011年1―4月份,化工等四大重点行业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31.0%,其中,4月份高达34.4%。社会的用电增量大部分来自高耗能行业,生产要素价格偏低,正是造成粗放型增长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虽然,人们对以上调电价应对电荒颇多诟病,而且矛头直指电力行业挟发改委进行涨价也不无道理――垄断企业有很强的成本转嫁能力,企业成本真实性、合理性和透明度缺失,令电力企业难以取得社会和公众对其的信任。这些却不足以否定提高电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提醒我们,推进电价市场化必然要与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同步进行。

欲根治电荒,电价市场化是必由之路。只有实现电煤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联动,让价格信号充分发挥作用,使电价真正反映电力资源的稀缺程度,才能切实推进需求端高耗能产业的转型,让那些不合理的能源增长需求保不了,也不能保。同时,供给端电力行业的垄断必须打破,因为没有竞争,就不知道成本为何物,垄断企业永远会把经营性亏损归于政策性亏损名下,并在抱怨亏损和微利中尽享高福利高收入的好处。消除电力企业的垄断收益,倒逼发电企业提高效率,保证终端电价维系在合理区域,只能靠引入多元投资形成的竞争体制来解决。

如果今年的电力紧张局面能成为倒逼改革推进的契机,则善莫大焉。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根治 电荒 要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