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合容电气 国家电网的安全守护者

2011-06-30 09:18:43 西安日报

走进陕西合容电气电容器有限公司,树立在办公楼前的“合则成体,物有其容”八个大字分外醒目。

总经理王永斌告诉记者,这既是企业名称的释义,也是“智慧、创新、包容、奉献”企业特质的汇集。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合容电气走出了一条“县城—都市—全国”的创新发展之路。

回顾在渭南合阳县20余年的发展历程,王永斌将其比作“破茧成蝶”,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4年,这个来自渭北塬上的“小角色”,开始了“多点布局”的扩张进程分别在渭南、西安新设立三个子公司。

目前,合容电气已发展成以输变电站设备生产为主导,集科研、开发、贸易、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资产总额2.4 亿元,年产值5亿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项,国家专利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2项,5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3项,产品广泛用于国家电网并远销东南亚地区。

破茧而出小县城飞出金凤凰

始建于1970年的合阳电力电容器厂,是由地方投资20万元建立的小型国营企业。起步阶段,受制于体制、管理、市场等方面束缚,企业举步维艰,一度陷入经营困局。至1975年,企业员工不到50人,年产量不足2万千乏,仅相当于现在年产量千分之一。

“困”则思变、“变”则生机。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时任厂长贾志革决定对企业进行全面改革和大胆创新,“依靠管理用人才,依靠人才出成果,依靠成果增效益”被当作这次革新的致胜利器。在贾志革看来,人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于是,他开始了四面探访的“求才”之路。

1978年,在一次交谈中,时任西安电力电容器研究所所长冯勤为向贾志革推荐了电力电容器领域的专业人才张浩奋。而此时的张浩奋因病已从西安电力电容器厂离职,回到广东老家养病。详细了解张浩奋的技术特长和研究领域后,贾志革欣喜若狂,第一时间发出邀请,并三下广东,诚心相邀。

同年8 月,张浩奋携家北上合阳,被聘为合阳电力电容器厂工程师,由此开启了引领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在张浩奋和一班人潜心研究下,中国第一台高原并联电容器、第一台密集型并联电容器、第一台全封闭大容量并联电容器、第一台密集型并联电容器户外成套柜先后诞生……

1989年,国家机电部、能源部联合对10余家电容器厂的32个重大产品进行全面鉴定。合阳电力电容器厂以全方位的试验资料,高等位的产品性能引发强烈关注。最终,仅有两个厂家的产品通过此次鉴定,其中一家就是合阳。一个根本不起眼、没有引进外国技术设备的小厂获此殊荣,而不少引进外国技术的大厂家却没有过“关”,这让业界“大跌眼镜”。

到企业股份制改革前夕的1994年,合阳电力电容器厂已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51 万元,员工360人,年产量70 万千乏,年产值2300 万元,年利税300 万元。1995年3月10日举行的合阳电力电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仪式上,年届花甲的总工程师张浩奋紧紧握着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贾志革的手,难以自抑,回想创业艰辛,不禁潸然泪下……

创新引领迈出“多点布局”关键一步

跨入新世纪,为进一步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结构复合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合容电气于2004年成立集团公司,并在渭南高新工业园区、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泾渭新城分设三个子公司。贾申龙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企业“外形”的变化,也同样映射出“核心”能力的今非昔比。此时,“研发和生产”两大优势已为合容电气翱翔万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科技研发领域,合容电气多次填补国内空白,先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防爆型高原并联电容器、第一台全密封放电线圈、第一台35KV落地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中国第一台110kv落地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新时期的合容电器充分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一批专业化科研人才续写着创新辉煌。

在成果转化和生产加工方面,企业三大生产基地已具备并联电容器1200万千乏,电抗器300万千乏,放电线圈10000台的年生产能力。尤其是在西安经开区泾渭新城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陕西合容电气电容器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以输变电站设备为主导产品,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日益“白热化”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让贾申龙强烈地意识到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较量中保持优势,就不能仅限于企业自身孤军奋战,必须借势发力,推动校企合作。借助企业省级技术中心这一平台,合容电气加快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北电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合作,推动更大容量、高效节能的电力电容器研制开发。

“优势互补、协同作战”的创新模式在合容电气获得累累硕果。目前,企业已拥有“大容量并联电容器防爆炸理论”等三大知识产权、“壳内绝对压力补偿办法”等五项国家专利、66kv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等十一项国家级重大新产品,承担“杆上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等多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集合式系列并联电容器被评为机械工业部一等品和陕西省名牌产品,陕西电容电器集团由此跻身全国电容器行业前五名。

肩负使命守护国家电网安全

2008年1月,一场50年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袭击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电力告急,交通阻断,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3.5万人被困京珠高速,上百万农民工滞留火车站;由于电网大面积受损,湖南、江西、贵州、广西等省份局部区域电力供应中断达10余天,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与全国人民一样,合容电气时刻关注着这场灾难。作为中国电力行业的一分子,除了担忧之外,他们更多了几分使命感。

“国家的需要、电网的安全就是我们最大的研究课题。”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冰灾过后,合容电气便将“融冰”技术提高到更为突出的地位,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科研攻关。

2008年明媚的春天里,合容电气的科研队伍却埋身于实验室,沉浸在反复试验和科技攻关的“战斗”中。同年11月,由合容电气研制的世界首套串联补偿交流融冰装置TCB8.7-26100/290,在湖南省网浏阳220kV集里变电站一次试投运成功,并创造出容量最大、额定电流最大、融冰距离最长的世界纪录。

该装置平时提供传输补偿功能,减少损失,确保电能安全输送;遇到冰冻灾害,则可以发挥线缆融冰作用。据介绍,近年来我国贵州、湖南等省份冰冻灾害较为多发,合容电气凭借出色的可融线路长度和融冰操作效率,在我国历年防冻融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抢抓机遇“特高压”建设中续写辉煌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长达数年的“缺电阵痛”使“特高压”这个酝酿已久的工程成为破解“电荒”瓶颈的重要选项。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间不落点,可点对点、大功率、远距离直接将电力送往负荷中心。国家电网认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电力供需形势,将主要取决于特高压等跨区电网建设项目和配套电源项目的核准和建设进度。

我国特高压项目的加快实施,将为众多电工装备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提升空间。事实上,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力电容器研制企业之一,合容电气已针对这一发展态势提前动作,加快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品试制,努力在国家特高压建设中占据一席之地。

今年2月,合容电气联合华北电科院共同研制的我国首套110kV主负荷侧直补并联电容器装置在唐山迁安220kV变电站试投运成功,这不仅是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重要成果,也为合容电气进一步开发特高压电网用110kV电容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和实践经验。

“在特高压建设机遇中积极作为,我们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王永斌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院企合作模式已经形成惯性并发挥功用,合容电气也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和所有产能集中到西安经开区。在泾渭新城,这个陕西最大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合容电气将以“团结奋战、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掀起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东风”,为中国电网现代化、智能化做出自身的贡献。

后记

从渭北塬上的行业“无名之辈”,到我国电力电容器领域的“龙头”之一;从濒临破产的“小角色”,到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企业陕西本地企业合容电气的成长之路让人感慨沧桑巨变。然而,在企业数十年发展开拓中唯一不变的,却是对“人才”和“科技”的关注、尊重和合理运用,这也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驱动力。管理人才、科研人才、生产人才各司其用;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各显其能;洞察行业趋势,挖掘市场需求,凭借这一经过实践检验的企业文化,或者叫企业核心竞争力,合容电气还将在我国电网现代化智能化建设中,不断创造出新的“第一”。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电气 国家电网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