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三化”大势下的河南机会

2011-07-01 08:41:12 经济视点报

2011年是河南中原区建设的起步之年,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元年。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的中原经济区,已经迎来将要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那么,既面临产业转移、扩大内需、后发优势等重大机遇,又面临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竞争压力加大,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等多方面挑战下的河南该践行怎样的新兴之路?对此,国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那就是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6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办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企业战略抉择高层研讨会”上,国内近百位专家、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在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豫企面临着崭新的崛起机遇。

专家纵论“三化”协调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企业战略抉择高层研讨会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河南省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祥恩,以及省内专家王永苏、谷建全、张占仓等专家纷纷就“三化”协调发展把脉献策。

金碚表示,中国在不到100年时间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这在人类史上绝无仅有,但中国的工业化还远远没有完成。在工业化的同时,中国必须依赖自主创新,必须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转型升级。而企业转型的战略应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创新过程,而不是所有的企业“齐步转”。金碚说,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对豫企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张占仓表示,有了中原经济区这个平台,河南不期望更高,只期望把政策拉到全国平均水平就行。“如果能把河南内陆地区的政策拉到和全国差不多的时候,河南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就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河南企业可以拥抱更多机遇。”

谷建全认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除了为企业提供更大市场空间外,还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整合资源、开放合作、招贤纳才、优化环境提供了更大空间。他指出企业要从提升、整合价值链,完善创新链、改善资金链、优化供应链等五个链条上做好战略抉择。提升价值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豫企崛起机遇

一条生机活泼的小鱼在水池里游来游去,这一池由河南开元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经过处理后的工业废水,据称水质比黄河水还好。

河南开元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洲告诉记者,公司于2010年6月建成投产,目前占全国市场份额12%,生产规模已是全国前几。如今,企业已建成零排放、零污染的循环生产流程线,这也是出现鱼儿在废水池中游这样神奇一幕的原因所在。

一边专家聚焦对“三化”协调发展把脉纵论,另一边已有企业试身“先行者”,力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机遇下掘金突进。

不仅是中小民营企业,河南最大的国企掌门人陈祥恩也有着自己想法。他说,国有企业作为共和国长子,有义务、有责任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也有实力和能力引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陈祥恩表示,仅2010年河南煤化工投资总额就达到150.2亿元。在项目引进方面,围绕现有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新增不少优势项目布局中原。而“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力军”已成为河南煤化工接顺应“三化”的发展方向。

陈祥恩透露,河南煤化工已成功推进了与济钢的兼并重组,接下来河南煤化工还有望接手河南航空。

前来参加研讨会的河南豫琪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董豫琪也是一个“三化”协调发展的践行者。

董豫琪还有一个身份——登封市君召乡范堂村村长。如今她和她的公司已带领当地农民以开发当地紫云山为契机,建成了石磨面、小杂粮加工厂,引资4000多万投建了年产2000头的种猪场,生态果园区和养鸡场也在筹建中。然而,董豫琪集旅游开发、休闲度假、育种育苗为一体顺应“三化”发展大势的计划因资金问题被迫搁浅。

“这次一是来学习,二是看能否找到合作的可能。”董豫琪说,“现在不怕没钱,就怕没好项目,我们对招商引资很有信心。”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