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采煤
  • 济宁借科技破解采煤塌陷地治理难题

济宁借科技破解采煤塌陷地治理难题

2011-07-01 08:43:18 中国矿业报

记者日前从山东省济宁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局对采煤塌陷地治理进行了积极探索,就采煤塌陷的发生规律、治理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探索出了“挖深垫浅、划方平整、预制充填、泥浆吹填、生态治理”5种模式,截至2009年年底,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12.8万亩,恢复耕地5.2万亩。

在山东省济宁市1.1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分布着兖州、济宁、湖东、梁山、嘉祥、汶上、金乡、鱼台、新驿等9个煤田和泗水含煤预测区,煤炭总储量约270亿吨,已探明储量达140亿吨,含煤面积3920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以上;全市境内共有生产矿井47对,在建矿井7对,境外(开采境内煤炭)矿井9对,以年产煤炭1亿吨的规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受惠于煤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土地塌陷也成了摆在全体济宁人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据测算,济宁市境内每开采1万吨煤炭,就会造成3亩~5亩土地塌陷,地面塌陷深度一般为煤层开采厚度的80%左右。截至2010年年底,采煤塌陷地已达40万亩,并且还在以每年近4万亩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采煤塌陷地将达到70万亩,到本世纪下半叶,这个数字将会达到400万亩之多,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5%,涉及村庄3663个。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意味着,届时近500万农民将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近年来,采煤塌陷地的治理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次对济宁市采煤塌陷地的问题给予批示,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有关领导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如何从过去单一的土地复垦治理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持转变,是济宁市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

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借鉴黄河淤背工程模式,组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山东国地水利勘察院、山东鼎超超热电设计公司、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等相关单位及部门进行了联合技术攻关,通过对济宁段黄河中泥沙含量的多次实际测算和大量的抽沙输送实验,为济宁市北部塌陷区的复垦寻找了一条高效节能的路子——即黄河泥沙充填塌陷地复垦法。

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该市引黄充填治理区已治理1万亩,预计到2020年可治理9万亩,其中恢复耕地7万亩,其余可以通过综合整治用于养殖、加工及旅游综合开发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塌陷地的生态功能。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济宁科技 采煤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