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中日专家以福岛为鉴交流核电安全与技术

中日专家以福岛为鉴交流核电安全与技术

2011-07-13 10:20:42 中国核工业报

福岛核事故发生近4个月来,国内民众甚至核电专家仅能通过传媒了解与事故有关的信息,6月27日在京召开的中日核电安全与技术研讨会,开辟了一条信息直通道。由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日本原子力产业协会、日本技术者联盟等组成的代表团面对面向国内核电专家复原事故现场,交流和探讨核电安全与技术相关问题。

“研讨会可以使我们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从现场事故处理和社会公众应急响应两个视角进一步了解这起事故的发生、发展及如何应对的有关情况,更深切地体会和理解事故的经验和教训。”会议主办方——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在开幕式上说。

长时间的信息不对等,让众多国内核电专家求知的欲望更加热烈。偌大的会场座无虚席,甚至有人搬起凳子坐在过道上。显然,国内专家们迫切希望通过汲取亲历事故的日本核电专家们的经验,将我国核电安全水平推上更高的层次。

小概率事件不是零概率事件

福岛核电站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在于地震引起的海啸使电站完全失去电源,事故控制系统和事故缓解方法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这已成为业界一致认可的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研讨会上,日本东京电力公司高级顾问榎本聪明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能考虑到这次海啸的规模,利用现有的技术,其实是可以用较少的费用完成防灾规划及改进工作的。换言之,如果东电此前对海啸予以高度重视,完全可以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事实上,日本作为地震频发的岛国,对地震和海啸一直有着较高水平的研究。日本关于海啸的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21世纪,不少专家对海啸的影响做出了全新的评价,并对海啸的规模与发生概率进行了具有一定科学性的预测。

然而,对于日本发生10米以上海啸的几率,参会的日方代表多次强调“只有零点零几几”,对于这种发生概率极低的现象,榎本聪明说相关“对策被置于其次”。而此种“对潜在的技术问题变得反应迟缓”,最终使福岛核电站在15米海啸面前变得束手无策。

人类都有一种不看自己不愿看的东西,不考虑自己不愿考虑的事情,忽视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的恶习。这是东京大学教授,同时也是日本福岛事故调查评估委员会委员长畑村先生的名言。榎本聪明在发言结尾时借用这句话,他提出,核电从业者更应该对思考方向等问题进行更多的考虑。

提升信心 消除疑虑

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核电界、中国核电界乃至全球核电界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更多地来自于民众和舆论的压力。日本原子力产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福岛核事故发生前,日本民众对发展核电一直有着很高的支持率,然而,这种比例随着福岛核事故的发生正在不断下降。

虽然我国国内并未有类似的统计数据,但是从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抢盐风波”可以看出,国内民众对核以及核电缺乏充分认识,容易产生情绪性的后果。

国内各核电站在福岛核事故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安全检查,同时也着手进一步加强对民众的核科普宣传。据参会的有关代表介绍,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国内核电集团都不约而同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科普宣传。而宣传的重点,就在于提升公众对发展核电的信心。

与公众信心同样重要的还有国家的支持。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核电厂同行评估及经验交流委员会秘书长冯毅介绍,尽管当前我国核电发展规划仍具有不确定性,但他坚信,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的信心不会有变化。

冯毅还介绍说,目前,中国大陆各核电厂的运行指标在世界核电运行者协会综合指数的排名中靠前,尤其是秦山第三核电厂2号机组和大亚湾核电厂2号机组的2010年综合指数达到满分100分,年度综合指数排名第一位。国内核电厂良好的运行业绩也成为我国大规模建设核电的信心所在和基础。

但是,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对核电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比如如何考虑极端自然灾害与次生灾害叠加对安全的影响,多堆厂址在发生重大核事故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管理措施,加强在役和在建核电厂重要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冯毅希望我国核电业界能吸取福岛核事故教训,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核电运行建设业绩。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中日 专家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