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乌海:先关闭后整合 打造绿色矿山

乌海:先关闭后整合 打造绿色矿山

2011-09-27 08:22:26 正北方网

乌海市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要产业,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为支持包钢和全国经济建设而开发的能源基地,6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了两个中央煤炭企业——乌达矿务局和海勃湾矿务局。当初,按照“先生产  后生活”的原则进行矿区建设,污染较为严重,环境一度恶劣。近年来,乌海市市委、政府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整合和规范力度,坚决关闭储量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的矿山企业。通过整合规范,全市矿业开发秩序明显好转,实现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生产事故明显下降的良好局面。近日,记者深入矿区一线进行了实地采访。

建立矿山管理机构

9月18日,记者来到乌海市乌达区的巴音赛沟矿山砂场环境整治工程现场,一片片绿色屏障和饶有生机活力的生态休闲广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据乌海市国土资源局乌达分局局长张树森介绍,从2009年开始,他们关闭大小砂场十几家,引进了黄河水,进行了绿化和改造。经过两年整治,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并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乌达区市民刘梦对记者说:“这里以前尘土飞扬,根本不能驻足,现在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每到夏季,市民们都要来这里小憩、休闲。”

乌海市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城市,30多年的矿产资源开发既繁荣了经济,也诱发了许多地质环境问题。站在新形势的战略高度,乌海市市委、政府提出要建设生态绿洲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和打造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于是,乌海市在开发管理和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节约集约观念和保护意识,真正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还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对群众进行广泛的矿情、市情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认识,增强矿产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管理和环境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乌海市政府根据矿山建设和企业规模的大小,建立起矿山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现了国家对矿产资源最严格地管理,逐步建立起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经营和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综合指标及保护措施。

先关闭后整合

“全市小型煤矿由2005年的126家整合为目前的53家,非煤矿山由316家减少到148家,矿业权数量减少54.5%,煤矿全部实现了正规采掘作业。结合地区特点,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先关闭  后整合’的矿产资源整合模式。”在记者问及乌海市矿业秩序整顿的现状时,乌海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白永昌说。“先关闭、后整合”就是把矿产资源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效益、环境效益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将整合工作与矿业权实地核查、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乌海市共确定4个煤、铁重点整合矿区,37个整合对象。具体措施为:由规模企业对矿区范围及生产能力小的矿山进行整合;占有资源储量已枯竭的矿山采取关停处理;小矿之间整合成大矿,或大矿收购整合小矿;对周围无相邻矿山仍有空白资源的矿山,属行政划拨的收回采矿权,通过招拍挂形式整合;对占有资源储量大、无资金投入、发生事故的矿山进行关停,重新进行招拍挂处理与市内深加工企业合作开发。

关闭325家违规企业

据乌海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资源整合以前,全市各类矿业权布局呈现出星罗棋布、遍地开花的局面,各类持证开采矿山达到442家之多,由此造成的乱采滥掘、超层越界、非法转让、低价竞争、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全市矿产资源健康有序地发展。从2005年起,乌海市市委、政府提出了“先关闭、后整合”的新举措,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共关闭了325家无矿石合法来源、污染环境、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综合回收能力低的选冶企业。关闭整合后,全市煤矿全部实现了正规采掘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地方煤炭地下开采矿山回采率,由整合前的不足35%提高到65%,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80%,煤炭综合利用率由原来的不足10%提高到60%,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形成的煤矸石利用率达到80%,中煤利用率达到100%,石灰石综合利用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以上。全市参与整合的矿山企业全部签订了整合协议,完成了资源整合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工作。

打造安居工程

9月18日,记者一行来到乌达区新达社区。61岁的居民邢先生高兴地告诉记者:“我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是因为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邢先生原住在乌达区旧采矿沉陷区,他的房子又小又破,房里没有污水排放设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一家人生活了30多年。乌海市是上世纪50年代末依托开发煤炭资源而建设起来的新兴工矿城市。建设初期,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进行矿区建设,矿区居民的房屋依矿而建,房屋建筑标准低且简陋,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排水、供热、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绝大多数房屋早已超出使用年限,有些房屋因年久失修已成为严重危房。

2006年,乌海市市委、政府提出“引导矿区人口向城区集中  改善人居环境”的奋斗目标。棚户区居民搬迁改造项目作为当地最大的民生工程于2007年开工,涉及4万多户、10万多人,目前已经开工建设14778户。截至今年11月底,乌海市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一期工程基本完工,2887户居民将喜迁新居。

据乌海市沉陷区搬迁改造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与棚户区改造相配套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医、学、幼等配套工程已经陆续开工。棚户区的改造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扬,许多搬迁户自发地给指挥部送锦旗、写感谢信,并利用社区公告栏歌颂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煤层气 山西省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