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微藻制油:吃二氧化碳 产生物柴油

2012-03-30 11:11:14 科技日报   作者: 姜靖  

微藻制油,吃的是二氧化碳,生产的却是生物柴油和生物燃气。“微藻,目前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油脂生物质资源。”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能源微藻团队负责人刘天中博士如是说。

全球化学信息领导者美国化学文摘社(以下简称CAS)发布的报告将微藻定义为“第三代生物燃料的原料”,这种广泛分布于盐碱水、淡水等水域的微小生物体,具有无需“与人争粮、光合效率高、油脂含量高、价格低廉”等优势。

“特别重要的是,微藻二氧化碳减排效应明显。理论上计算,每生产培养一吨微藻,可捕获1.83吨二氧化碳。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微藻是解决能源与环境的中级出路,微藻能源产业被认为是集能源生产、固碳减排与农业发展三位一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刘天中说。

微藻制油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微藻自身的生物质从而固定了碳元素,再通过诱导反应使微藻自身的碳物质转化为油脂,然后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微藻细胞内的油脂转化为细胞外,进而提取加工出生物柴油。

早在2007年,微藻制油的研究就已起步,但目前仍面临着“大规模获取微藻生物质资源困难和微藻生物能源产品成本过高”两大瓶颈。CAS报告显示,2007年,美国启动被命名为“微型曼哈顿计划”的微藻能源计划;2008年,英国碳基金公司启动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藻类生物燃料项目,投入2600万磅用于发展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该项目预计到2020年实现商业化。

刘天中说,以目前的技术进行产业化,存在大规模培养占地面积过大、基础建设投资过高、加工过程能耗物耗过大的问题。这两大瓶颈的解决需要从微藻制油产业链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攻关与突破。除了强化优质藻种选育技术研究,还需特别加强微藻规模培养工艺与装备技术开发,以及研究开发低能耗的微藻加工转化的工艺、关键技术与装备。

CAS报告还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生物燃料研究商业化的领先者。中国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燃料方面的专利出版文献的变化明显地反映了中国对生物燃料产业化的浓厚兴趣。第三代生物燃料的商业化对于国内企业的发展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充分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据介绍,针对科学家对化学以及化学相关信息检索的需求,CAS为科学研究者提供科研“利器”SciFinder,通过对文献信息和专利的智能化分析,能够帮助企业鉴别出有竞争活动和潜在的合作者。另外,SciFinder凭借简化的导航与直观的界面以及安全的CAS内容访问,让研究者轻松快捷地获取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可靠信息。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微藻制油 二氧化碳 生物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