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江苏直购电试点能否成电改新突破口

江苏直购电试点能否成电改新突破口

2012-05-30 08:26:43 上海商报   作者: 符慕欣  

近日,经电监会批复,江苏省开始小范围直购电试点。

江苏直购电试点的依据是电监会发布的《关于江苏省开展电力直接交易试点的通知》。选择省内8家电厂与8家用电企业进行一对一“直购对结”。

国内目前普遍的电力交易模式是,电厂发电-电网购电并输配电-用电企业向电网购电。显而易见,多一个交易者意味着多一道交易成本,而鉴于电网的自然垄断属性,它对前端电厂和终端用户均拥有较强的定价权。由于输配电成本、电网用工成本、利润和提留的极不透明(这是垄断的天然副产品),最吃亏的无疑是终端的用电企业。

所谓直购试点,就是用电企业与电厂直接商议电价并直签供电合同,电网只收取特定输配电费用。它的直接好处是,用电企业避免了经常性拉闸限电(尤其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节约了电费开销。对于电厂,因直购用户的用电负荷被合同锁定(每天所供电力,用与不用都得按合同付钱),机组正常运行因避免了电网的不当干预而减少了发电成本,故而,电厂也因此直接受益。

江苏试点的用电企业全部选择高新产业用电大户。所以,至少可以说,江苏试点的政策导向隐含有电监会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更多积极价值。

江苏试点从今年2月启动,8家电厂每月合计增加发电收入200万元,8家用户每月合计减少电费400万元。双赢事实不言而喻,惟一“吃亏”的则是江苏电网。

为什么“电改”再难也得进行到底?关键在于目前的电价并未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为什么“电改”始终难以深入?关键是游戏规则之变意味着蛋糕的重新分切。

十几年前电监会取代电力部,被公认为国内“电改”正式启动的标志。当年国务院为之颁行的“电改”大纲被浓缩为“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四大步骤。时至今日,前两步已基本做到,后两步则步履维艰,迄今仍呈原地踏步。

有鉴于此,欣闻被有关部门“压”了3个多月的江苏试点在近日突然披露,市场人士及部分坚决主张“电改”的学界人士立即作出积极反应,希望江苏试点能够成为“电改”新的突破口。

然而,除去电网从中作梗的因素外,直购电试点之所以长期裹足难行,还另有障碍很难逾越。譬如,与电厂毗邻的大用户固然可与电厂实现“双赢”,但那些输电线路长,用电量不稳定、输配电成本高的供电买卖归谁来做?换言之,“靓女”固然可以先嫁,但更多的“丑女”又归谁来认领?如果大量“丑女”无人理会,直购电则永远只能停留于小范围试点。

其次,电力固然是基础能源,却也带有基础公共产品的属性,这就涉及更严肃的效率与公平兼顾难题。还有,即便在直购试点的某个行业内部,新出现的矛盾一时半会也很难调和。(作者系独立财经评论人士)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江苏直购电 试点 电改 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