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部分省份扭转机组利用倒挂小时数 贵州居首

部分省份扭转机组利用倒挂小时数 贵州居首

2012-07-10 08:55:35 中国电力报

编者按:火电大小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倒挂现象,不仅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有悖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国家电监会发布的 《2010年度全国30万千瓦及以上常规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专项监管情况通报》,对大小机组利用小时数倒挂情况进行了通报和分析。那么,经过近一年时间,倒挂现象是否有所改观?请看本期推出的新闻调查。

去年,国家电监会发布的《2010年度全国30万千瓦及以上常规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专项监管情况通报》显示,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利用小时数明显低于30万千瓦级机组,也低于常规燃煤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存在发电小时数倒挂现象。

目前,一些省份反馈的信息是,大小机组利用小时数倒挂现象正在逐渐扭转,为此,记者采访了电监会派出机构及部分火电企业的相关人士。

部分省份扭转倒挂现象

“2010年贵州统调常规燃煤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581,其中60万级机组利用小时数为4673,30万级机组利用小时数为5706。60万级机组与30万级机组利用小时数倒挂1033小时,与统调常规燃煤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倒挂908小时,两项倒挂指标位居当年全国‘榜首’。”贵州电监办专员向海平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向海平介绍,2011年,贵州统调常规燃煤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677,其中60万级机组利用小时数为5409,30万级机组利用小时数为5725。60万级机组与30万级机组利用小时数倒挂316小时,与统调常规燃煤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倒挂268小时,但较2010年的倒挂现象有所好转,比2010年的1033小时和908小时分别缩短了69.41%和70.48%。

据记者了解,在贵州省政府有关部门、贵州电监办及电力公司的多方努力下,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已初步扭转统调大小常规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严重倒挂的局面。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月~5月,贵州统调常规燃煤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412,其中60万级机组利用小时数为2431,30万级机组利用小时数为2368。60万级机组利用小时数高于30万级机组63小时,高于平均利用小时数19小时。

而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江苏省电力运行暨电力监管工作会议上获悉,作为全国发电量第一大省和用电量第二大省的江苏省,则早已摆脱了机组倒挂现象。据介绍,2011年,江苏省共完成节能调度电量28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1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 3000吨、氮氧化物约4万吨。不同机组利用小时拉开差距,60万千瓦及以上、30万千瓦、2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分别为6211、5768、2850,充分体现了效率优先原则。

作为全国5个节能发电调度试点省份之一,江苏省通过实施节能调度,优先安排风电、生物质发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机组发电,并保证全额收购其上网电量,燃煤机组按照容量和效率不同安排发电,提高了大容量、高效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

记者从浙江电监办网站获悉,2011年,浙江省统调6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达到6373,比3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高出54小时。与2010年相比,2011年浙江省统调6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增加了591小时,3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只增加149小时,大小机组发电利用小数倒挂问题基本解决。

少数地区倒挂现象波动

“60万千瓦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低于20万千瓦机组的利用小时数,这对大机组的高效利用有很大影响。”辽宁某发电公司市场营销部负责人高达仁接受《发电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2010年,辽宁省主力火电厂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252.11,省网20万千瓦等级机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为5256.89,省网60万千瓦等级机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为4937.39。60万级机组与30万级机组利用小时数倒挂319.5小时,与主力火电厂平均利用小时数倒挂314.72小时。

2011年,辽宁省主力火电厂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715.84,省网20万千瓦等级机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为4576.50,省网60万千瓦等级机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为4634.57。从数据上看,60万级机组利用小时数大于20万级机组,不存在倒挂现象,但与主力火电厂平均利用小时数倒挂81.27小时。

2012年1~6月份,辽宁省主力火电厂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231.95,省网20万千瓦等级机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为2426.25,省网60万千瓦等级机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为1806.80。60万级机组与30万级机组利用小时数倒挂619.45小时,与主力火电厂平均利用小时数倒挂425.15小时。

对于机组倒挂现象,高达仁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是东北地区,又是非供热机组,所以在供热期,大机组的电量利用小时数明显偏低。另一方面,计划电量影响着机组利用小时数,但是电量指标的多少要与所在区域的相关部门沟通。再加上外部市场用电量增长相对缓慢以及自身的设备缺陷等原因影响发电量减少,造成高参数机组利用小时数降低,导致了机组倒挂现象的发生。”

倒挂虽已缓解但还需努力

众所周知,容量等级较高的常规燃煤机组参数高、煤耗低,而容量等级较低的常规燃煤机组则参数低、煤耗高。按照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应安排大容量、低能耗机组多发电。

说到如何扭转机组倒挂局面,贵州电监办专员向海平说,“通过优化运行方式,加强调度监管,从而确保减排目标的完成,电厂要做好电煤采购和储备工作,确保火电机组稳发满发。”据了解,一些省份由于电网网架结构原因导致高电压等级网络下送容量不足,

60万大机组出力受限而造成窝电现象,位于负荷中心区的30万千瓦级机组只能多发电。

相关专业人士表示,由于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调峰能力较强,电力调度机构通常也会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更多的深度调峰,造成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负荷率较低,进而影响利用小时数。尤其是西部地区,大容量空冷机组受自身技术因素制约出力受限。

一般来说,电量形成主要依据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年度预期目标制定,部分地区在下达年度预期目标时,大小机组之间没有按照有关要求拉开档次,造成大小机组之间电量倒挂导致利用小时数倒挂。

“为了充分发挥大机组的发电优势,获得每千瓦时电最大收益,要利用一体化调度的有利条件,在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量使电量计划向大容量机组转移,从而保证高参数机组的发电利用小时数。”高达仁表示。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扭转 机组 倒挂 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