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煤炭经销商而言,煤炭市场的一些利好消息还比较遥远,丧失信心的经销商想到了转行。对自己何时转行,一些人并不着急,若干年煤炭生意积累下来的大量资本保证他们不用为生活担忧。把钱投在可靠的项目上,需要较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和准备。
做了十几年煤炭生意的张平,从未像现在这样清闲过。在煤价一路下跌以致煤炭大量积压后,他从7月初开始给自己放起了“暑假”。
但对突然闲下来的生活,张平很不适应。于是,他天天约各路朋友聚会,有时早上从济南出发,开车到青岛吃午饭,晚上再赶到烟台去喝茶。
“估计煤价得到年底才能触底反弹,以后会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回到牛市,很不好说,所以我考虑着多搜集一些信息,看看能不能转行做点别的。”7月18日下午4点30分,坐在济南大明湖景区的一家茶馆里,48岁的张平一边慢慢品着茶 ,一边用平缓的语调谈论着现在的煤市和他的生意,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
其实,他的煤场里还积压着几万吨煤,但他有大客户,这点煤早晚能出手,只要少赔一点就可以了。而且,相比那些煤炭堆积如山却找不到下家的经销商而言,他的这几百万元损失实在不算什么。
“买卖完全反过来了”
经历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张平,没想到煤炭市场的危机会在4年后更加严重。
7月9日,第二届秦皇岛煤炭交易商洽谈会举办,想了解更多内情的张平参加了此次会议。但在会上,他听到的消息不容乐观。“专家在会上预测说,今年三季度煤价有望见底,可我觉得下半年的日子不会好过。”
这种分析来自多个理由。
7月6日,处理完在内蒙古的业务后,张平决定驱车回济南老家。一路所见,让他心里越来越凉。“之前,矿区公路和京藏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等运煤通道拥堵不堪,我从来不敢开车回家。现在路上畅通无阻,甚至有些冷清。”
1996年,在山东国有煤炭企业工作的张平下海,成为煤炭经销商。10年的煤炭黄金期,让他常年无暇回家,奔波于山西与内蒙古之间。忙碌的他很快赚了个盆满钵满。
进入今年6月后,眼看着煤价大幅下跌和订单减少,张平坐不住了。他赶回济南,对山东的大客户逐家调查,结果发现事实比他想象的还糟糕。
“有的电厂发电机组部分停运,有的电厂开始技改。这是近10年来从没有的。”张平说,多年来,每年盛夏都是电煤紧缺,他渠道广、客户多,订单多得忙不过来,而现在,几乎每家发电厂的电煤库存都是历史最高水平。
“企业不景气,工业用电量大幅减少是主要原因。”在调查了多家电厂后,张平得出结论——煤价持续下行,内需不足是关键。
陕西、内蒙古的部分矿区也是一片“萧条”。
张平告诉记者,煤价3月、4月的反弹,让许多煤炭生产企业在乐观情绪的鼓舞下增加了产量。但到了6月,形势急转直下,煤价狂跌。尽管有的煤矿已开始限产,有的小煤矿甚至停产观望,只留几个工人值班看守,但煤炭还是堆满了矿区。
“以往都是经销商拿着现款排队提货,煤矿只管挖煤。但现在,买卖完全反过来了。”张平说。
夏季多雨,挖出来的煤如果不能及时卖掉,被雨水反复冲刷后,热值会降低,价格也会跟着打折扣。而且,有的内蒙古优质煤在高温天气下会自燃,煤老板不得不要求工人经常翻摊。
和煤老板一样对未来充满忧虑的,还有煤炭经销商。据张平介绍,许多煤炭经销商都有自己的煤场,正常情况下,煤场都是中转站,但现在,不少煤场堆满了煤,实力不强的经销商,其资金链已受到严重影响。
积累的资本投向何方
在没有买卖的情况下,张平回来了,可他仍然放不下煤炭生意。在聚会时,煤价下行的原因、煤价何时企稳……是他最关心的话题。
在7月9日至10日的秦皇岛煤炭交易商洽谈会上,业内专家的分析相对乐观——下半年,水电占比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减少,火电占比相应增加,电厂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煤价整体下跌幅度会放缓。
近期,各地纷纷出手“救市”,山西、内蒙古、河南等主要产煤地区的政府均出台扶持政策,帮助煤炭企业降低成本。
7月13日,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将隶属于中央和地方两级的煤矿项目审批权的产能规模界限,由原先的200万吨/年提高至300万吨/年。这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能提高的速度,对煤炭业形成长期利好。
但这些利好,对煤炭经销商而言,还比较遥远。
今年初,环渤海地区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均价是每吨797元,半年内每吨下降100多元,有的成交价甚至比重点合同煤价格还低(今年神华煤炭销售公司重点合同煤价格为每吨595元),这让靠“市场煤”和“合同煤”差价谋利的经销商没有了生存空间。
对市场信心的逐渐丧失,让张平想到了转行。可是转行做什么呢?在和朋友聚会聊天时,张平总是坦诚地请朋友提建议。
不过,说起转行,张平还真有点舍不得。“煤炭经营许可证早就不批了,现在仅这张证就值50万元。”而且,如果转行,他用十几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关系就都作废了。
“可现实很残酷。”张平说,现在相当一批从事市场煤贸易的公司都处于停业、歇业的状态。两天前,一个煤炭经销商已决定转行,并在百度的“信息吧”发布消息,以50万元的价格转让他的公司及煤炭经营许可证。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公司就这样打算退出了。
对自己何时转行,张平并不着急,十几年的煤炭生意让他积累了大量资本,他不用为生活担忧,只想把钱投在可靠的项目上。而这,需要较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