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试点“广州范本”垃圾量减少

2012-08-30 13:05:21 广州日报   作者: 全杰  

垃圾分类“广州范本”三大模式“满月” 记者回访试点社区发现成效显著   

垃圾分类“广州范本”三大模式实施已经满月——“厨余垃圾专袋投放”模式在凯旋新世界、广重社区等社区顺利推进;海珠区南华西街、荔湾区冲口街、南沙区龙穴街、天河区五山街、黄埔区黄埔街等街道实现“垃圾不落地”;“垃圾按袋计量收费”模式在万科金色家园等多个社区开展。

一连三日,记者全程跟踪“广州范本”三大模式的实施情况发现,居民对三大模式的支持态度均有明显提高,操作更为规范,分类正确率也有了提高。

得益于垃圾分类有效推行,广州市上半年垃圾填埋量和焚烧量双双出现负增长,垃圾生化处理量同比激增235.04%。

模式一:“厨余垃圾专袋投放”

居民积极参与,家中完成分类

经过一个月的试行,三大模式中“厨余垃圾专袋投放”最能有效实现垃圾减量。海珠区沙园街广重社区和天河区猎德街凯旋新世界社区的成效最为明显。凯旋新世界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85%,投放率达到95%,餐厨垃圾每天能分出200余公斤。

在广重社区,厨余垃圾专袋派发到每户居民家中,街道对专袋实施编号,对应每户居民,还为每户居民派发了一个专用厨余垃圾桶,收集和运输分开装运。社区垃圾量从分类之前的每天3.5吨下降至现在的3.2吨,减量率达8.6%。

记者在居民张先生家看到,他将厨余垃圾专袋套在一个厨余垃圾桶上,剩菜和鱼骨都放到袋里。他自己还在厨房放置了其他垃圾分类桶和可回收垃圾分类桶,对应投放垃圾。对于垃圾专袋投放,张先生表示支持,同时也充满信心。

模式二:“垃圾不落地”

垃圾定时收集,街坊都很配合

“垃圾不落地”模式在海珠区南华西街试点的基础上,增加了荔湾区冲口街、南沙区龙穴街、天河区五山街等4个试点街道。

冲口街杏花社区此前实行每天两次定时定点收集生活垃圾,现在改为晚7时至8时统一收集,确保生活垃圾转运不落地、无污染。晚6时许,4名专职垃圾收集工人准时集中到环卫站,穿戴好防护装备,准备好工具。随着车头喇叭里《致爱丽丝》音乐声响起,环卫工人骑着绿色的三轮车开始按不同路线进社区。听到音乐声,社区居民陆续把垃圾提到街上交给环卫工人。 

记者观察发现,相比一个月前,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分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拿出来的垃圾分类基本正确。环卫工人接过垃圾后,将厨余垃圾扔到绿色垃圾桶里,剔除的袋子和其他废物就扔到其他垃圾分类桶里。

模式三:“垃圾按袋计量收费”

专袋编号对应住户,垃圾来源可查

“垃圾按袋计量收费”模式在万科金色家园等全市多个社区开展,居民获派发厨余垃圾专袋和其他垃圾专袋用于分类投放垃圾。

记者看到,金色家园业主首月获派发的垃圾专袋分别是绿色的厨余垃圾专袋和黑灰色的其他垃圾专袋,分别有30个,垃圾专袋上都有专属编号对应住户,根据编号能追溯源头。 

昨日,记者在住户刘先生家看到,他将专袋各自套在一个小型的垃圾桶上。刘先生说,其实他在之前也是这么分类投放垃圾的,所以基本能适应新模式的执行,差别在于现在有了专门的分类垃圾袋,“有了垃圾专袋,能够更加提醒我们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该小区物业还让大堂助理承担起监督员的职责,每位大堂助理配发垃圾夹,用于检查垃圾专用袋内垃圾是否合规投放。

[page]

市民反应

厨余垃圾专袋投放

能起分类提醒作用

昨日,记者走访了一些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广州范本”三大模式的推行,许多居民都表态支持,并且表示一定会在家做好分类。不少市民对厨余垃圾专袋都很欢迎,认为厨余垃圾专袋放在家里,能起到提醒做好分类的作用,提高大家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广重社区环卫工人石德敏每天负责9栋居民楼的垃圾收集,“以前没有分类,垃圾堆放混杂,收集起来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垃圾量大,分类后垃圾量明显减少,厨余垃圾都送到大田山做化肥了,需要填埋焚烧的垃圾明显少了”。

居民张先生说,厨余垃圾专袋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很环保,他认为厨余垃圾专袋免费派发比较好,这样才能促进居民做好垃圾源头分类。广州市城管委

跟踪“广州范本”效果

总结经验并逐年推广

据统计,广州市目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社区已有423个,分类单位1775个(其中分类党政机关723个),市场394个,学校1049个,总体成效明显。

广州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贵高度评价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垃圾分类“广州范本”活动,认为这是广州垃圾分类工作进程中影响力最大、覆盖面最广、市民参与率最高的活动,为广州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和决策参考,广州市城管委将持续跟踪各“广州范本”效果,未来将在“广州范本”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年推广垃圾分类三大模式。 

推广垃圾分类各出奇招 

为了提高垃圾分类效果,促进垃圾减量,各区、各街道各出奇招。

为加强垃圾分类及减量工作,海珠区实行垃圾分类“月检查、季奖拨”,制定《海珠区垃圾分类工作标准》,每月对全区18条街道实行暗检并量化评分,每季度平均分在95分以上的街道将获得10万元奖励,不足95分的街道每减少一分扣1000元。此外,海珠区还制定了《海珠区生活垃圾分类评价及奖励试行工作方案》,明确各街道垃圾产量,并依据各街道垃圾基准值及实际值每季度核算一次,并按标准拨付减量奖励经费,促进各街道通过加强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垃圾减量,上半年,减量最多的南洲街获拨21万元,个别没有达到减量目标的街道将没有奖拨经费。

上半年,海珠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至终端处理设施的厨余垃圾数量是7847吨,占全市41.2%。

垃圾源头量普遍下降

垃圾分类“广州范本”在推行垃圾分类一个月来成效明显,垃圾总量下降、居民参与率和分类正确率不断提升。

作为“厨余垃圾专袋投放”模式典型代表,广重社区垃圾量从分类前的每天3.5吨下降至3.2吨,垃圾减量率达到了8.6%。

“垃圾不落地”模式代表,冲口街杏花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率从原来的20%提升到80%,居民的分类正确率从原来的25%提升到60%。

厨余垃圾专袋投放后,猎德街凯旋新世界由试点区域生活垃圾清运作业单位上门或者定点分类收集、运输。凯旋新世界客服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厨余垃圾专袋投放的模式很有信心,认为能更好地解决居民垃圾源头分类和减量的难题,垃圾能因此模式进一步减量20%,在二次分拣环节还能节约人力。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