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民企勉强挤进页岩气盛宴 监管盲区不可忽视

2012-12-11 09:15:04 天津网   作者: 郗岳  

页岩气中标结果公示,意味着非油气企业终于冲破玻璃门,进入页岩气勘探领域。然而面对能源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似乎还没有完全适应,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仍然缺位。

撕开一角

中国的“页岩气热”,总是火在表面上。一位业内人士戏言,关于页岩气,开的会比打的井还要多。

12月6日,这一尴尬局面被打破,因为推迟将近一个月的第二轮页岩气中标结果终于在国土部网站公示出来,之前悬在半空的各种猜想也尘埃落定。

从中标结果上看,央企和地方国企几乎完胜,19个区块中标了17个,只有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泰坦通源天然气资源技术有限公司两家民企获得贵州省两个区块。

对于这样的结果,一些民营企业并不感到意外。事实上,在10月25日开标会当天,他们就感觉到竞争的残酷。投标湖北鹤峰区块的新疆广汇石油有限公司,此次落选,公司副总经理姜海明曾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开标之前感觉志在必得,但开标当天看到那么多央企国企竞争这个区块,就感到中标机会很不乐观。

在11家企业对鹤峰区块的追逐中,央企华电系——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最终获胜,预计投资额是10.97亿元,而第二候选企业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也在10亿以上,新疆广汇的投资额是3.5亿元,不管从企业背景上还是投资实力上,均不显眼。

当然也不能完全用资金论英雄。湖南华晟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用不到4亿元的投资额就获得了湖南龙山的探矿许可权。从公司简介上看,这是湖南省政府全力以赴支持的国有公司,也是湖南省唯一设立的整合开发页岩气的平台公司,由华菱集团、湘煤集团、湖南发展集团共同发起成立,成立时间只有5个月。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在华晟能源拥有87%的股份,该集团页岩气投标项目负责人对新金融记者说,相比于外省或跨行业的企业,湖南本土企业会更加了解当地的资源地质情况,我们的投资额在投标企业中排在第九,可见评审标准并没有侧重投资额,而是偏向更有实力和经验的企业。

除了中得龙山区块,华菱钢铁集团还被列入了湖南永顺和湖南花垣区块的候选名单。国土部中标公示中明确,如果第一名中标企业出现自动放弃或未按要求提交勘探承诺书等行为,国土部将按照候选企业名单排序来确定新的中标企业。但上述华菱负责人认为,这种希望非常渺茫,除非中标企业有不得已的原因,否则人家绝不会放弃。

现在,华晟能源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中标的区块尽快登记在自己名下。

“赢家”华电

华电集团是第二轮页岩气招标的最大赢家。

单纯从公示的企业名称上看,华电系共中标5个区块。但实际上,中标湖南永顺区块的湖南省页岩气开发有限公司,也是由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这样一来,华电中标的区块事实上是6个,占到第二轮招标区块总数的将近1/3。

为了增加“中奖几率”,华电集团用下属多家公司实体进行区块投标,除此之外,还强化与页岩气资源省的合作关系。今年年初,华电集团就与湖南省政府签署了《页岩气开发利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通过成立平台公司来加大对湖南页岩气的勘查开发力度。

页岩气领域的央企,其燃气发电装机容量在逐年扩大,将来对天然气需求也会更大一些。

相比于华电的风光无限,其他发电央企的结局就非常不尽如人意。同样大手笔参与页岩气投标的大唐、国电、华能,均没有在区块上有所斩获。

此前颇有信心的国电对这个结果感到失落。为了成功进军页岩气领域,国电一直在积极地等待机会:公司内部专门聚集相关部门和下属研究院人员成立了页岩气投标工作委员会;集团主动向哈里伯顿等知名公司进行咨询。

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郭桦认为,发电企业挺进页岩气领域的主要动力是,通过保证燃料的战略稳定性来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虽然这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国电还会积极备战下一轮的页岩气区块投标,并愿意和页岩气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展开合作。”

华能集团则开始为落选寻找新的出路。华能集团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新金融记者说,公司可以和中标企业合作,承揽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发电项目。

华能并没有孤注一掷,“我觉得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页岩气不会是国内的主流气源,因为国内页岩气的地质条件比美国复杂得多,且有很多风险,我们还关注了煤层气和常规天然气,这个更靠谱些。”

消极的“两桶油”

当非油气企业对页岩气趋之若鹜的时候,“两桶油”却对第二轮招标的区块表现得非常冷淡。

尽管参与了本轮投标,相比于其他公司动辄十几亿元的投资,“两桶油”对每个区块3亿-4亿元的投入并不惹眼。

“‘两桶油‘看不上这次招标的区块,所以不愿意大手笔去投资。”国土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说,中国优质的油气区块已经被“两桶油”瓜分完毕,国土部拿出一些不与上述区块重合、边边角角的区块资源进行招标,他们没必要花力气去拼抢。

不过张大伟在2012非常规油气合作伙伴峰会上强调,非油气企业对这些区块投入了足够的热情,如果交给他们,或许这些不被重视的资源能被高效地开发出来。

然而张抗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是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对本轮招标区块情况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这些属于二三类区块,地下岩浆运动活跃,不适合页岩气的封存,这并不符合“开发区块要首选优选”的原则。他认为,开放页岩气市场的宗旨应该是,让有限的资金和有限的勘探队伍投入到最容易突破的地方。

“非油气企业本来经验就少,还给他们不好的区块进行勘探开发,对他们太不公平了,这样也不利于页岩气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70%-80%的页岩气区块与常规油气区块发生重合,而在“两桶油”名下的优质页岩气区块,却如同一潭死水,鲜有真正的勘探开发动作。

一位中标企业负责人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如果“两桶油”能出让一些页岩气探矿和开采权就好了,因为这是他们没精力去做的事情,但其他企业却非常积极,这样能让更多的页岩气资源合理开发出来。“我们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些政策督促‘两桶油’放开页岩气。”

张抗认为,这块奶酪并不容易撬动,但是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对“两桶油”的资源开发情况进行监督,并提出合理的退出方案。“页岩气是新矿种,登记在‘两桶油’名下的区块,他们可以享受探矿采矿的优先权,但必须事先提交系统开发方案,且要设定年限,一旦超过年限,国家相关部门就要考虑收回,然后重新面对市场进行招标。”

目前,国土部正在着手进行第三轮页岩气招标区块的划分工作。张抗表示,如果“两桶油”不愿意出让资源,建议区块划分倾向于从内蒙古到西北地区的中小盆地,那里页岩气资源条件良好,且没有被“两桶油”完全覆盖。

补贴争议

为了降低页岩气的开发成本,国家财政部联合国家能源局出台了补贴方案,但是在补贴范围上,能源局和国土部却存在较大分歧。

分歧的根源,来自于两个职能部门对页岩气的界定难以达成共识。国土资源部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认为,因为各部门在政策制定中沟通不够,才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而页岩气应该界定为页岩体中的气体。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玉喜认为,按照国家财政部和能源局在《关于出台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的通知》中对页岩气的界定,符合补贴标准的页岩气可采储量将缩水至5万-7万亿立方米,国土部估算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潜力是25.08万亿立方米,相当于缩水了2/3。

“这个界定太严苛了,这意味着,中石油在四川已经开采出的页岩气不能完全获取补贴,而且第二轮招标区块的页岩气条件,也不完全符合上述补贴标准。”李玉喜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他认为,页岩气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没有必要做硬性规定,还是灵活处理比较好。

而国家能源局对此的解释是,国家财政希望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补贴的目的是为了让市场看到国家鼓励页岩气发展的方向,而真正降低成本实现效益还是要靠市场手段来解决,比如气价改革带来的气价上涨以及技术革命等等。

“财政部对于页岩气补贴范围的限定,同样要被看做是对企业的一种保护。”能源局油气司官员表示,中国地质情况复杂,投资风险大,对于页岩气产业,中国的企业还太年轻,如果实施完全鼓励完全放开的政策,也是对企业的盲目引导。

张抗认为,政府部门没必要像老学究一样,对页岩气概念和技术指标展开争论,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价值。

监管缺失

页岩气开闸,市场参与主体不再只有几个油气垄断集团,一方面给市场带来充分的竞争,另一方面却给政府监管带来了难度。

“在常规油气领域,我国还没有监管机制,依然处在企业自律阶段,页岩气市场放开以后,再不进行政府监管,将来有可能失控。”张大伟表示。

国内监管体制缺失的直接因素是政府监管人数的不足。张大伟介绍称,与监管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能源局和国土部加在一起不足100人,除去宣传和行政人员,则不足50人,面对石油产量第四、天然气产量第六的能源大国,绝对力不从心。

他还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数字进行对比,该州监管人数是2400人,每年现场监管油气领域11万人次。

招标和监管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只有招标制度而缺少监管,显然会出现很多风险。李玉喜说,煤层气就是因为监管不好,后来出现炒矿权的情况,以至于这么多年都没能进行实质性的开发。

目前能源局和国土部都在做的事情是,为页岩气监管建立一系列标准体系,能源局油气司官员称:“建立标准和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连一个概念或术语都要好好推敲,我们将成立行业标准委员会,把体系框架搭建好,先在常规油气行业的基础上查缺补漏。”

而国土部正致力于制定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规范和标准,由国土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牵头去做,包括了页岩气资源调查、测试指标、编图和钻井压裂等方面,“我们希望那些非油气企业看到这个标准,如同拿到一本说明书,来完成前期的勘探工作,同时这个标准也是政府监管的依据。”张大伟介绍说。

“在常规油气领域,我国还没有监管机制,依然处在企业自律的阶段,现在页岩气市场放开了,再不进行政府监管,将来有可能失控。”张大伟表示。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