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风机供应商危机

2012-12-29 15:01:14 《能源》   作者: 张娜  

欠款、高库存、质保期将近……诸多难题同时爆发,风机零部件供应商遭遇风电有史以来的最大考验。

同样是在新国展,同样是初冬季节,2012年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显然比往年冷清了很多。且不说参观人数骤减,就连各参展商借此发布的新产品都少了很多,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国外配件商推出新产品,国内的零部件供应商们几乎集体沉默。

“行情太差了,我们公司的未收欠款就高达4个多亿。”某塔筒制造商的销售负责人抱怨道。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一向是风机电机的主要供应商,其项目经理周锦也直言,今年的订单比往年低了将近一半。

大企业况且如此,小企业又如何抵御这场风机危机?“这样拖下来会导致什么?整个产业链的财务危机!众多的中小企业会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上述销售负责人表示。

高额欠款已成风电行业的惯例,正如龙源电力集团可再生能源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吴金城所说,国家欠开发商的,开发商欠整机商的,整机商欠零部件供应商的,最终受挤压的还是零部件供应商。

除了高额的欠款,更令供应商们头疼的是,整机商不按合同提货,导致不得不积压一批批产品,而这些产品由于型号不通用又无法再转卖给其他整机商。

难题总是接踵而来。自从2008年我国风机大发展开始,很多零部件的五年保质期即将结束,在这个敏感的当口,更换零部件成为风场业主们集体的选择,而这种更换对零部件供应商们来说甚至是致命的。

“国外很多风机供应商因此而破产,因为他们所做的预算里是没有加入大批更换这项的。”有着丰富海外经验的Romax公司风场资产管理研发部经理马小芹直言道。

种种迹象表明,风机零部件供应商,这个庞大的群体正遭遇着有史以来最为寒冷的冬季,一场“被洗牌”在所难免。

当欠款成为一种习惯

当前,一则华锐风电(601558,股吧)裁员风波的事件被抛出,紧随其后的是数不清的质疑和追问,很快欠款问题被拎了出来,华锐2012年一季报显示,其营收账款已达到121亿元,而应付账款同样高达约101亿元。

“现在包括国内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在内,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有欠款。其实很多大企业并不是没钱,就是因为这个行业欠款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上述塔筒制造商销售负责人抱怨道,“整机商的结算方式越来越超出我们的底线,有的付个预付款就拉走一堆设备,剩下的款项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支付了,我们现在的利润水平甚至不如直接把钱存在银行里来得快。”

这种恶性的模式,还催生了另一个问题——高库存。“我们在河北省有个项目,两年了一直不提货,没有办法,只能等。也有人问过我为什么不拿着合同起诉他们,如经法律途径,以后国内市场将更难做。”上述销售负责人说。

其实,他口中的更难做,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在国内的投标项目有一条规定,如有诉讼记录就相当于一个污点,不管是被告还是原告,对以后去投标就会受影响,“为什么华锐不去正面和超导打官司,原因就在于此,以后在国内和海外的投标资格都不具备了”。

在这种濒临崩溃的链条下,很多企业已经不得已转卖了资产。比如,三一集团位于张家口的叶片厂就地解散,180名员工只剩了4名收拾残局;苏司兰天津公司转卖给了中国电力新能源公司;歌美飒的叶片厂关闭了,维斯塔斯的叶片厂也转卖了……

采访中,湘电风能坦言,其双馈风机用的电机也减产近一半,现在连“3331”(即首付款30%,进度款30%,发货30%,10%留两年后再结算)的付款模式也难成行。

其实,这种欠款窘境是可以预料到的。去年,整机商就出现了财务危机。吴金城说:“很早之前,华锐的一位副总曾说,去年华锐的资金流是负50多亿元。”

那么,为什么在这种很明显的信号下,供应商们不去提前预防?

艾默生大中华区风能产品线副总裁崔益彬一语中的:“很多企业告诉我,他们现在很赚钱,并声称其收入有几个亿,当我问到成本时,他们说唯一的成本是付给银行贷款的利息,剩下的都是利润。难道借银行的贷款不用还本金吗?”[page]

批量更换=破产?

“当前中国风电处于黑暗期,欧美现在已经度过了这样的黑暗期。”马小芹说。

马小芹口中的“黑暗期”,就是指风机的五年保质期,即叶片、齿轮箱、电机等主要零部件在五年内由源头的供应商来质保,随后才能转给风场业主。很多风场业主为了从第六年开始减少零部件损坏的几率,都会在临近五年的时候提出要供应商更换零部件。而中国风电的大幅开发是在2008年,那么2013年就是大批量的更换零部件的时间节点。

Romax的客户中就有这样的案例,丹麦一家2002年建的风场,大约在5年内更换了所有的80台齿轮箱;在美国,一家2006年的风场,5年内全部都更换了30台齿轮箱。据马小芹计算,在英国,一个30台2兆瓦风机的风电场,20年内要每隔7、8年就更换一次齿轮箱,每更换一次需要花费2300万英镑,三次就是6900万英镑。

“国外很多风机零部件制造商由此而破产,所以必须要未雨绸缪保护这些企业。”马小芹说。

国内的零部件供应商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这也积聚了更多的问题。新疆龙源风场负责人抱怨说:“我们进了一批机组,一年两年齿轮箱全坏了,不得不延长保质期,采取二加三模式,即原来提出的是两年保质期,现在再延长三年。”

如果可以修复,还能够继续使用,而那些根本就没办法修复的零部件,只能大批量更换。“试想一下,如果卖了几千台齿轮箱,40%出现了问题需要更换,那这家企业该怎么办?”某电机供应商负责人说,他已经耳闻国内某前三的齿轮箱生产厂家已经面临这样的困境,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现在1.5MW的批量化齿轮箱更换,换一个至少要70万元,吊车、运行修理还需要一定的费用,加起来一共将近每台风机100万元的损失,那几百台,甚至上千台的损失将会高达近10亿元,“一旦更换,这家企业肯定被迫破产”。

一个可以公开的案例是中航惠腾,两年前,因叶片胶黏出现质量问题导致部分风场的风机叶片开裂,该批次的风机叶片供安装了100余台风机,叶片总价值在两亿元左右。“仅仅两亿元,就让中航惠腾一蹶不振,我当时收到了其相关负责人调离的短信,才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湘电风能副总经理龙辛回忆道。

马小芹说,风电界提出的风机设计能力20年有点乐观了,零部件五年的保质期也不现实。

2008年,国家风电特许权招标,当时由中国水电(601669,股吧)工程顾问集团起草,其中有一条标明,“请投标人列出易损件清单”。易损件就是定期必须更换的部件,而不是易损件的零部件就保修20年。于是行业内开始讨论什么是易损件,因为不能把发电机、叶片、齿轮箱、轴承当成易损件,但实际上除了这些大件,就没有易损件了,反过来要是把这些大部件当易损件就会导致质量不合格遭淘汰。所以,这么长的保质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龙辛直言,如果严格按照标书承诺的话,如此的微利空间下,很多供应商的利润被一再压缩,这些企业已经没有利润了,没有办法承担后期零部件批次性时效这种风险,所以如果某家企业在国家特许权招标中拿到一两千台定价,按现在市场行情的话就意味着这个企业已经破产了,只是说还没有清算。

这些都是摆在零部件供应商们面前的难题,如今,五年的大考将至,很多企业都开始忧心忡忡,龙辛坦言:“虽然湘电电机的质量非常好,但是我总在担心,一旦有人告诉我说有100台电机需要更换,那我也将无力承受。”[page]

过冬术

这么多的难题一下涌现出来,让风机零部件供应商们的这个冬季格外寒冷。于是,各种各样的所谓过冬术涌现出来。

“并不是说中国风机比外国风机差,这是个必经的阶段,只是要尽量缩短这个时间。”马小芹说。

苏州朗高电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风力发电行业偏航、变桨、液压润滑及冷却系统专用电机的厂商,其经理陆京杭对《能源》杂志记者说,他们的路径是把国外产品国产化,再出口到国外市场,这样可以规避国内市场产量骤减的风险。

“我们的产品比国外产品价位低了10%。”陆京杭说,“总体而言,订单与去年持平,虽然个别产品订单在萎缩,但是新开发的产品又会迅速补充上来,比如冷却系统电机本来占的份额是20%,现在提高到40%,绝对值就补齐了。”

然而,一个新难题摆在陆京杭面前,他不得不再次开拓市场,因为他所供应的美国市场处于动荡中,2013年是否依旧补贴新能源的政策迟迟没有定下来,一旦没有补贴,对风电装机一定会产生影响,那么美国的进口会锐减。“如果那样,我们会转战其他市场,如果一时不好打开,还要回归国内市场。”陆京杭说幸亏他有10%的差价空间。

湘潭电机也早早预料到了这场危机的到来,周锦说,早在去年年底就开始部署如何过冬,压缩自用的同时,也对外购电机进行了减产,并规定,一定要有首付款再生产,“欠款是有,但是我们的库存没有其他企业那么高”。

除了提前压缩产能和转战国际市场,最近一直在给风电做宣讲的华彩咨询总裁白万纲发现,一些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开始把触角伸向上游,企图以此来解决高库存和欠款难题,产品自用。

近期,天顺风能股份有限公司就与其全资子公司北京天顺风能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分别出资6500万元和3500万元,共同设立广西上思顺新能源有限公司,进行风电场开发、建设和运营。

但是,这些模式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引入新产品、新技术节省更换零部件和维修成本,增加可利用率,降低度电成本才是快速度冬的途径。”马小芹说这是欧美缩短黑暗期总结的经验,而中国企业恰恰相反,想的是如何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并没有从可利用率上下功夫。

马小芹介绍,如果可利用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度电成本会降低1.04%;如果降低运行维护成本一个百分点,只能降低0.16%的度电成本。所以,国内企业要转变思路,不要一再压价,而是选取一些高品质的产品更换或者维修。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行业早就形成了压价行规是不会轻易转变的,或许,在这场零部件商被洗牌的大整顿中,会让企业们更清醒。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