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电力改革应该把电价作为“牛鼻子”,真正放松行政管制,采取竞价上网背景下的市场化定价。
我不认同电力工业破碎式改革方向的提法。中国电力改革的成功一定在电价上,而中国电力改革的失败一定在简单的拆分上。
中国电力的垄断,实质在于行政性垄断,大企业的经济垄断仅仅是表象。众所周知,垄断的核心在于通过垄断价格来攫取垄断利润。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大型“垄断”国企,不论电网还是石油、铁路,有哪一家企业能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呢?事实上,输配电价以及发电和销售电价都是受管制的。
这场电力改革应该把电价作为“牛鼻子”,真正放松行政管制,采取竞价上网背景下的市场化定价,特别是当区分了电力改革的产业属性,在整个发电领域的四个环节放开发电上网电价,也放开售电方的下网电价。由于电网的自然垄断,中间的输配电价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而应在听证会、核定电网合理利润的基础上来决定。
中国电力改革无论从改革的实质最终让消费者和用户用上安全质优价廉的电力产品出发,还是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的现状入手,都决定了未来的电力改革一定要把电价的改革真正放到首位。
我从1998年参与电力体制改革,对情况还算熟悉。
每当改革推进到关键时刻,公众的视线就被转移到企业头上来,而行政垄断依然不改。最近这样不负责任的声音再次出现。这种拆分,是否看到这样的现实在过去的10到15年里,中国电力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横向比较看是最成功的。
首先,我国没有出现任何大的电力事故。纵观世界各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巴西、印度都发生了电力事故,而我国坚强电网始终没有发生大的问题。其次,我国的电价目前在世界上仍然是偏低的,近年来已经较少听到人们抱怨高电价。再次,中国电力改革的关键除了打破行政性垄断,就是要在自然属性上构建全国一张大网,只有形成这张网,才符合中国的国情。无论是开发利用水力资源、推进西电东送,还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推进北电南送出发,都决定了需要全国联网。要想实现全国联网,打破地域的分割,就必须保留强有力的国家电网,这样才能完成跨区域网与网之间的连接,才能开发出像特高压这样的高端技术产品。
(刘纪鹏: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