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预测,2013年春季气候总趋势是降水略多,全省大部分地区春季气温比常年平均低0.5~1℃,且升温和降温过程变化剧烈。整体来看,2013年春季黑龙江省内涝形式比较严峻,有近7000多万亩农田处于偏涝状态,全省东部大部地区、黑河部分地区和中西部低洼地块可能出现内涝,严重影响春季整地和播种进度,。“4月8日,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通过加强抗涝组织领导、落实抗涝保电责任、加强抗涝供电设施建设、抗涝设备巡检和抗涝终端服务,全力应对全省近50年来最严重‘春涝’……”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约两亿亩左右,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超过1152亿斤,约占全国十分之一。2012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黑龙江省主要农区平均降水量86毫米,比上年同期偏多300%,2012年入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达到198.4毫米,较去年同期增长260%,最大积雪深度全省平均为27.5厘米,比历年同期偏多19.6厘米,是近10年来秋收期降水量最多的一年,为1961年以来第1位。持续的雨雪天气一直持续至今春,土壤含水量较多,导致今春全省旱田偏涝,春播不利。据3月8日黑龙江省各地土壤墒情观测结果分析,黑龙江省耕层(0~10厘米)中北部部分地区、松嫩平原东南大部、三江平原、牡丹江大部共52个县(市)处于偏涝状态,5个县市处于干旱状态。
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积极应对,切实加强抗涝组织领导,成立抗涝供电组织机构,健全保电联动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制度,提前做好电力供应保障措施,根据用电负荷情况,认真开展负荷预测及需求侧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抗涝保电责任落实,实行领导分片管辖责任制,与垦区、合作社“点对点”对接,简化临时用电办理手续,对全省1.5万眼新打水源井、600处新增小型给排水工程、100多个新建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实施用电包保责任制,确保春耕可靠供电。
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从硬件着手,加强抗涝供电设施建设,针对东北施工期、种植期短,积极规划和设计电源侧改造方案,同步抢抓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应急抗涝强排建设,确保重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水利工程无障碍推进,计划新建改造10千伏抗涝线路1536公里,增容、更换抽水配变1472台。同步加强抗涝设备巡检,加大涉及抗涝保春耕及水利设施建设的供电设施巡视密度,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对供电卡脖子线路、过载配变及时进行整治或轮换,保证抗涝电力供应。与此同时,黑龙江公司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加强抗涝终端服务,以县供电企业为单位,实行24小时抗春涝值班,组建抗涝供电服务小分队,超前配备好保电人员、车辆,逐个水库、灌区、城镇落实保电责任,全力保证抗春涝供电。
截至4月初,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现已在全省各地市、县、镇均成立农业生产用电抢修共产党员服务队,组建992支抗涝保电服务队,出动保供电5758人次,消除894处灌溉供电设施缺陷,出动保电发电车64台6348千瓦,同时架设临时10千伏线路521.096千米,低压线路6207.81千米,临时安装配变574台56075千伏安,已解决了328.15万亩耕地抗涝强排、播种用水的用电问题和40.7万人的饮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