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国电石嘴山第一发电引发跨省、区黄河水污染事件

2013-04-18 13:58:50 新华网   作者: 刘懿德  

16日上午,记者获得信息:黄河内蒙古乌海段因上游污染物泄漏出现水质污染。为全面了解黄河遭受污染的信息,记者联系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并按要求传真了采访提纲。然而,经过20多通电话的沟通、20多个小时的等待,至今一天过去了也没有收到环保厅有关污染情况的任何信息。

16日上午9点,记者与内蒙古环保厅办公室取得了联系,一位自称办公室主任的女工作人员了解记者意图后,表示对黄河水污染事件不了解,哪些部门、哪些人员在前方现场也一概不知,他们“只负责收发公文”。

无奈,记者辗转获得了环保厅一位秘书的电话,通过与这位秘书沟通,记者被告知,如果想要了解情况,“得将采访提纲传真给厅办。”

9点40分,记者起草好采访提纲,所列举问题为黄河内蒙古段受污染基本情况以及自治区方面采取的防治措施。

在传真采访提纲后至晚上8时许约10个小时,记者与环保厅有关人员通了20多通电话,有时工作人员不在,工作人员在时每次都告知记者“情况说明正在起草中”“说明起草好了,正在走审批程序”“再等等,领导在审稿,不能轻易发布信息。”电话沟通过程中,记者曾提出前往内蒙古环保厅,当面咨询有关情况的详细信息,但被明确告知“没有领导同意,不能随便接受采访,不用来了。”

当日19点40分,记者致电内蒙古环保厅宣传部门,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称,“只要你能帮我们联系上内蒙古政府新闻办,他们同意发布信息,我们现在就传给你,否则只能等待。”

然而,当记者20点30分致电内蒙古环保厅值班副厅长时,得到的说法却是另外一个“版本”。这位副厅长表示,他们的信息发布不存在任何程序上的问题,工作人员在汇总各地信息,一旦汇总完毕,立刻发布。

21点30分,记者终于接到内蒙古环保厅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水质监测数据不完整,今天无法公布有关情况,等明天吧。”

然而,截至记者17日11时发稿时,整整一天多的时间过去了,记者仍然没有得到来自内蒙古环保厅的任何有关黄河水污染的信息。

如此作风令人忧:

20通电话20余小时等不来环保厅一个回复

4月14日13时37分,内蒙古环保厅接到西部环保督查中心关于黄河内蒙古段水质受到污染的报告后,快速反应、及时应对,果断、妥善处置污染事件并取得积极成效。

内蒙古环保厅提供的信息显示,本次黄河内蒙古段水污染事件是一起典型的跨省、区突发环境事件。污染企业为国电宁夏石嘴山第一发电有限公司,4月13日上午,该公司2007年停用的贮灰场回收水涵管竖井及底部的回收水涵管出现破损,排污口一侧出现污水泄漏,4月14日7时开始大量污染涌出,导致含有粉煤灰的废水排入黄河。经过抢险,15日15时左右,拦截坝缺口合拢,污染废水不再排入黄河。

据介绍,此次污染事件影响的范围包括内蒙古沿黄河的阿拉善盟、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6个盟市,自治区各相关盟市环保部门按照地表水环境标准Ⅲ类水体常规项目进行了环境监测,乌海和阿拉善监测站黄河干流的监测结果显示,部分断面COD、氟化物、溶解氧等指标出现超标,对黄河水质产生一定影响。15日6:35-8:00时的溃坝集中排放后,污水形成污染团。

目前,内蒙古环保厅已要求沿黄河各盟市加密监测频次,严密关注水质变化。从监测情况看,宁夏石嘴山市出境断面COD超标1.99倍,内蒙古部分盟市监测点位COD超标,其他项目基本稳定。

为保障饮水安全,内蒙古环保厅已要求沿黄河各盟市环保部门加强对常规监测断面、饮用水取水口、自动监测点按照2小时一次的频率进行监测,在此时段内实行应急监测常态化,实时上报监测结果。同时,内蒙古环保部门密切关注涉事企业拦截坝安全情况,严防拦截坝再次溃坝。据了解,内蒙古环保厅为此开展的各项应急及处置工作得到环保部应急中心、西北环保督查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认为内蒙古环保厅“高度重视、反应快速、应对及时、处置果断正确”。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国电石嘴山,第一发电,跨省,黄河,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