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态度坚定

2009-10-27 13:55:51 文汇报

尽管昨天下午和今天的APP计划第三次部长级会议暨第八次政策和执行委员会会议并不会得出明确的结论文件,但与伞形国家(指欧盟之外的大多数发达国家,因其国土在世界地图上构成“伞形”而得名)不愿承担更多责任的暧昧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依然坚定的态度——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昨天表示,中国在减排上还将会提出新的目标。而此前,我国的减排目标是十一五计划内减少20%。这位官员还暗示,在12月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国家领导人将发表重要的积极的讲话。

中国态度始终坚定

今年5月20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中国一向致力于推动公约和议定书的实施,认真履行相关义务。中国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落实“巴厘路线图”的有关立场主旨,一是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为确保公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做出相应安排。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

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改变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大幅度减少排放,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手段。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气候,实现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确保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实现。


四是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应当同举并重。

有关专家指出,部分国家比如建立碳排放交易所,购买碳排放指标的建议并不切合实际,也不是中国的价值取向。首先碳排放并非稀缺资源,其次,绝对量化的排放指标对发展中国家非常不公平,等于变相剥夺了发展权。

相反,发达国家则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的态度是,就减缓目标而言,作为中期目标,发达国家作为整体到2020年应在其1990年水平上至少减排40%。

伞形国家态度暧昧

哥本哈根会议旨在达成一项新的协定以取代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缔约方谈判的焦点在于发达国家要不要继续率先减排,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

但伞形国家集团和欧盟国家在此问题上的暧昧态度和消极作为让哥本哈根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气候变化问题谈判实际上是政治谈判,承诺更多责任意味着更大付出。就在本月初召开的曼谷会议上,部分发达国家一方面在自身减排指标、对发展中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方面拿不出令人满意的方案,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减排要求、技术转让机制等一系列具体建议,又没有作正面回应。

而在8月中旬的波恩会议上,伞形国家的消极态度更被媒体斥之为“和稀泥”。当时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正待参议院审议,美国谈判代表团也未有新表态。6月底,美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此法案,法案规定至202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要在2005年水平上减少17%,但此法案仍需参议院获三分之二多数批准。这还不算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与此同时,中国坚定承诺节能减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减少10%。

不过,专家透露,相比伞形国家消极的减排承诺,欧盟内部却提出令人振奋的目标。德国和瑞典提出40%的中期目标,苏格兰更是承诺42%。这就会促使欧盟提高其先前20%-30%的减排目标,这样能给伞形国家施压,也为哥本哈根会议的成功加上积极砝码。

事实上,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要美国在哥本哈根之前通过《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前景仍然不明朗。就在上周五,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演讲中呼吁参议院为通过此法案铺平道路,然而他也承认,愈是接近目标,愈是困难重重。协调美国国内各方利益才是令他头疼的问题。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