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工业化扩散初期的区域增长

2009-11-06 15:15:25 长江证券

工业化扩散初期的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工业化扩散状态的实质是新主导部门逐渐替代老主导部门。对区域经济而言,由于工业化水平差异明显,产业在区域内升级,在区域间进行转移成为了可能。鉴于中国的生产资料,劳动力以及资本的运作方向可能会受到内外部的客观条件限制,其扩散效果将会相对弱化。

工业化进程引导的城市化增长转移: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首当其冲的是城市化率的提高,一级城市的城市化率速度会放缓,取而代之的是二三线城市城市化率的提高。由于城市化的原始动力依然还在,低速增长的态势将成为东部发达地区人口集中的常态,也就是其大都市化的进程正在展开。

成熟初期的增长中枢下移:鉴于自身资本推动型的增长模式,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在出口疲弱内需不足的客观条件下造成了供给过剩,企业进行新的设备投资和技术开发受到抑制,长期看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使得劳动力优势丧失。技术扩散、区域转移、主导交替的过程的本质就是中枢下移,经济的高速增长预期已经不能视作常态,弱势均衡的状态将在大概率上成为现实。

结构性调整引领的区域发展:多个新区域发展规划推出明确了“结构性调整”政策致力于弥补区域间不均衡发展现状,通过对这些区域发展计划规划仔细研究使得我们对与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框架性了解。

工业化进程的价值洼地:从工业化进程角度来说,作为一个追赶型的区域,我们认为,由于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优势和比较优势减弱,使得资本更有可能向综合成本更的洼地(中部地区)转移。

地方化与大型化为特征的区域增长:技术优势弱化,地方化和大型化的现象将频繁出现。技术优势在区域间进行扩散,工业化不发达地区原有的经济束缚较小,利用已有的高技术平台优势进行赶超,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处于加速状态,区域的经济增长得到加强。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工业化 初期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