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新能源产业过热 行业整合“山雨即来”

2009-11-18 11:07:19 机电商情网

1.国内风电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以新能源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风电产业为例,中国的风电产业从去年起便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08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1220万千瓦。今年前8月,全国新增风电生产能力355.64万千瓦,预计到年底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

国家提出建设千万千瓦级世界级规模的风电基地,打造“风电三峡”、“空中三峡”,通过风电的规模化建设和集中送出的措施,提高风电建设的规模效益。在内蒙古、甘肃、新疆、河北和江苏等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国家能源局已於去年分别开展了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今年8月8日,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甘肃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正式开建。该基地总投资将达1,200亿元,已核准建设规模500万千瓦,第二期项目的前期工作也正在进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开工仪式上表示,这标志着中国风电建设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2.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数量迅速增加

全国风电整机生产企业在2004年时只有6家,2007年发展到30多家,目前已超过70家——而这个数量比除中国以外的全球所有国家风电设备企业数量的总和还要多。这70多家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约27家,民营企业约23家,其余则为合资或外方独资企业。此外,风叶生产企业逾50家,塔筒生产企业近100家。

中外合资的风电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通用电气(GE)与重庆新兴齿轮於今年8月正式签约组建的GE在中国西部的首个合资企业。

按照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1.3亿美元合作,合资公司专业制造用於风力发电机的大直径齿轮,最终年产值将达到2亿美元。其中,一期项目已於8月底开工,计划2010年底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6,000万美元。据报道,这家合资公司将拥有全球高兆瓦(≥2000kW)风电齿轮的最先进制造技术,其生产的风电齿轮既可以供应GE重庆基地,也将供向GE在渖阳的风电齿轮箱生产基地。

3.相关核心技术缺失

只是,相关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其产品已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事实上,上述70多家企业中,约8成是从上游企业采购来叶片、齿轮和发电机进行组装,产品规格参差不齐,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市场的混乱。 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本土供应商仍未能真正掌握某些核心技术。

据了解,在整机制造设备方面,国内只有金风科技、东方汽轮机、华锐风电3家能提供兆瓦级设备;而零配件制造方面,只有风机叶片、风架能满足市场需求,关键设备之一的风机轴承相关技术严重欠缺,大部分零配件仍需从国外进口。

其实,在这70多家企业中,不排除相当一部分企业本身并不具备足够的制造能力,而是主要依赖巨资引进的国外技术,这必然造成企业生产成本过高、竞争力不强的窘况。企业涌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在加剧不良竞争的同时,也引发了价格混战,会拖累行业利润水平。

4.行业整合在所难免

国家电监会日前发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亏损,近1/3的风电机组处於闲置状态。由於市场容量有限,风电设备生产企业数量的无限扩张,不仅加剧了行业的竞争,也导致风电设备产能过剩。

在这种情况下,行业整合“山雨即来风满楼”。中国风电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就曾明确指出,如按此态势发展,到2010年,风能制造领域将出现停产、停工、大量的产品库存、企业濒临倒闭的现象,“届时,70多家企业倒闭60家也很可能。”

在9月14日於上海举行的“中美新能源论坛”上,针对上述议题,与会专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表示:“产能过剩导致更有效的竞争,从而选定更科学的技术路径、实现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价格,特别重要的是筛选出最优秀的企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则认为,这样的风电建设是搞“大跃进”。而一哄而上的企业中可能大半要被淘汰,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倪院士认为,整个一条产业链上,制造能力、装机容量只能“跛脚”跃进,原因不言自明: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如电网改造、风场评估等还十分欠缺,当然,最需要静下心谋求突破的是相关关键技术。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