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驻瑞士大使:希望哥本哈根会议取得平衡的成果

2009-11-24 08:16:04 中国新闻网

据意大利《欧联时报》报道,中国驻瑞士大使董津义日前表示,中国希望哥本哈根会议取得一个平衡的、为各方所接受的积极成果。各方应展现出积极的意愿,并做出符合实际的承诺,确保会议取得成功,应注重行动,而不是空谈。

中国驻瑞士大使董津义日前接受《环球邮报》驻日内瓦记者多韦尔(William Dowell)专访,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针对中国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期待问题,董津义大使表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国际社会需同舟共济,携手应对。中国希望会议取得一个平衡的、为各方所接受的积极成果。中方认为,这次会议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的实施,应继续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现有共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努力,而不是将一切推倒重来。

董津义说,发达国家应承担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继续按《公约》要求率先减排,发展中国家可根据本国国情采取适当的减缓行动,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通过有效措施降低排放,减少污染,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等支持,帮助后者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总的来说,各方应展现出积极的意愿,并做出符合实际的承诺,确保会议取得成功。我们应注重行动,而不是空谈。

对于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董津义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明确提出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具体目标,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项目,如“十城千辆”工程,计划自2008年至2010年在中国10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预计到2010年可推广应用6万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单车节油25%,减少排放30%以上。再比如“十城万盏”计划,在10个城市的公共照明领域推广应用半导体照明技术,预计3年内推广600万盏半导体照明产品,每年可节电10亿千瓦时。此外还有“金太阳工程”,争取到2015年实现新增太阳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250万千瓦,到2020年建设若干个5万千瓦的光热电站等等。

关于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问题,董津义表示,近年来,中美签署了《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在节能、特别是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如开发洁净煤技术等。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比重在70%左右,因此通过碳捕获和储存等方法来实现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实际上,中方一直在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切实努力,也愿继续在各个方面与美方加强合作。

关于中国在限制燃煤及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董津义表示,中国正在努力改进火力发电技术,有计划地关闭产能落后的工业企业和小煤矿,重视发展洁净煤技术,努力提高能效。中方还积极开发水电、核电,推广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努力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比如中国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大力推广生物沼气发电,以降低电力生产对燃煤的依赖。近几年来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哥本哈根 瑞士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