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专家指出:抑制晶硅和风电设备发展或许为时过早

2009-11-24 10:04:02 科技日报   作者: 罗晖  

[page]近来,有关我国晶硅和风电设备“产能过剩”的议论颇多,一些人甚至主张将晶硅和风电设备作为抑制发展的对象。

对此,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所刘峰副所长和陈志博士认为,“产能过剩一般是成熟产业才会得的‘老年性疾病’,晶硅和风电产业都属于新兴产业,如同新生儿,基本不会罹患‘老年病’。所谓‘产能过剩’,实际上是快速成长的产业供应链内短期出现的各环节之间、上下游之间以及产能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不衔接,符合新兴产业发展的普遍特点和规律。市场的阶段性失衡不能叫产能过剩,更不应抑制发展。”

在多晶硅和风电设备两个产业被定性为产能过剩的风口浪尖,刘峰和陈志主持完成的题为《把握发展规律,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和《科学看待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问题》两份报告,多少显得有些非主流。

之所以愿意透露报告的内容,刘峰说,作为研究人员,有义务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解决,只要不拿纳税人的钱去砸,‘过剩’有利于在竞争中促进产业升级。太阳能光伏和风能产业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应该正确认识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阶段性特点,正确利用产业规制方法,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问题,推动这些产业更好地发展。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错过抢占全球新能源竞争制高点,培育新能源产业的大好时机。”

晶硅生产能力尚有缺口,“过剩”存在规划意义上的夸大

目前产能过剩论者的主要观点是,在高利润驱动下,过热的投资拉着多晶硅产能一路向上,从2001年的80吨,连翻数个跟头,冲到了2008年的4500吨。且目前在建总产能可能在8万吨以上,明显过剩于当前2万吨左右的需求。

对此,刘峰说,把可能的或规划上的产能都计入实际有效产能,显然夸大了对“产能过剩”的估计。而在缺乏准确、客观数据的情况下,用“产能过剩”来描述晶硅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对新兴产业成长规律的正确判断。

研究发现,虽然我国晶硅产能扩张很快,但由于建设周期及市场波动,晶硅产业一直供不应求。2008年,我国多晶硅环节产量为4500吨,需求却超过2万吨,四分之三左右的缺口需靠进口来满足。据测算,如果2009年国内的光伏电池产量保持在2008年2300兆瓦的水平,按照每兆瓦光伏电池需要12吨晶硅的行业平均水平计算,共需2.8万吨多晶硅。而估算中的2009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在1万吨左右,这意味着还需要进口近2万吨多晶硅,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

而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光伏产业已经出现回暖迹象,晶硅价格已经出现上升,新一轮增长将会出现。

晶硅“过剩”并非产能“长板”太长,而是国内需求等“短板”太短

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300兆瓦,国内安装仅为50兆瓦,98%左右出口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需求大幅下降,而国内市场迟迟未能打开,导致全产业链的经营状况都遭受重大影响,出现“过剩”。

“晶硅‘产能过剩’,并不是因为产能这块长板太长,而是由于国内需求和电网基础设施这两块短板太短造成的。”刘峰说,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使得电网运行控制的难度加大,安全稳定运行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光伏发电很难进入现有的电网体系。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较高,各国主要依靠补贴运行,而我国入网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国内需求这一瓶颈尚未突破。

风电产业某些环节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与成熟产业产能过剩有本质不同

研究也发现,我国风电制造业现已形成涵盖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塔架等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体系。从风电整机的供需情况看,叶片和整机近两年投产的产能已超过了未来2年预计的市场需求,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根据国内主要风电整机厂商的产能扩张计划测算,2009—2010年若全部达产,全国整机产能将分别达到1100和1900万千瓦左右,明显超过我国风电发展规划预测的市场需求。同时,由于叶片在整机中所占价值较高,国内的叶片生产企业近几年快速增加,导致叶片产能超过整机产能。[page]陈志认为,在整机和叶片两个环节出现的过剩主要是企业驱利的结果,也是一个迅速扩张的市场上尚未形成有效竞争,从而促进产业内部整合的阶段性现象,是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出现的阶段性特征,与钢铁、水泥等成熟产业的产能过剩具有本质不同。

左脚迈出去、右脚跟不上,产业基础设施和政策体系建设步伐尚不一致

陈志说,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整体产业链、配套设施、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在促进风电产业发展上尚未形成系统的政策体系,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左脚迈出去、右脚跟不上”的现象。

一是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不配套。很多风电规划侧重于资源规划,缺乏具体的风电送出和电力接纳的方案。如国家规划内蒙古蒙东和蒙西有两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但是内蒙古风电的送出方式和落点至今未落实。

二是电网建设和风电场建设不协调,造成部分风电场不能及时并网或并网后出力受限,现行的调度机构对风电场也缺乏调度经验和技术手段。

三是风电标准和认证体系亟待加强。我国目前沿用的风电标准大部分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转化而来,且其中涉及到的多是风力发电机组标准,有关风力发电场的建设、运营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较为欠缺。其他国际通用的如德国劳埃德GL标准、丹麦RISOE的DNV标准也主要是依据这些国家的开发建设条件和经验制定的,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

只要不拿纳税人的钱去砸,“过剩”有利于在竞争中促进产业升级

刘峰说,他们在企业调研时发现,对于“产能过剩”,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部分已经进入的企业挺高兴——少一些未来的竞争对手有什么不好;而一些站在门槛边的企业则遭遇了信贷等瓶颈。

据悉,继9月底《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后,环保部、国土资源部等纷纷出台文件,对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环保准入和用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峰认为,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等是必要的,但只要投资用的不是纳税人的钱,“过剩”有利于在竞争中促进产业升级。

“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最好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不是哪个研究机构的,而是汇丰银行的,他们并不认为不该给这两个产业投资。”刘峰说。

从总体上看,虽然我国在高纯多晶硅制备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晶硅产业整体的制备工艺、关键核心设备目前仍依赖引进,特别是大型节能还原炉技术,设备严重缺乏,主要依赖进口。而我国对风电设备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依然较低。除了几个大的企业,最近两年进入市场的风机整机企业,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1.5兆瓦双馈型风机技术,其间曾出现过多家企业从同一家国外设计公司重复引进技术的情况。

刘峰说,新兴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初期,本身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来自其自身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来自于多种技术的竞争和优选。因此,短期的“产能过剩”会促使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有利于形成主流技术以及技术标准,使技术选择进一步向科技含量更高、效率更高、节能环保更优的技术和产品集聚。同时,竞争也将引起企业之间的并购,促使产业整合和提高集约度。

“创新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复杂的科学、工程、经济要素和制度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前,各国都在寻找可靠、安全、环保和可持续的能源供给途径,新能源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针对多晶硅、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滞后、瓶颈约束比较严重的现象,我们不能收回前进的步伐,而更应该加速配套产品、基础设施、准入接入的制度和技术、管制制度等的完善与配套。以培育产业为主线,加快自主创新。把握规律,促进相关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刘峰认为。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风电 晶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