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三大石油公司日前对柴油、汽油和煤油的提价遭到来自消费者和运输公司的强烈反对。由于台风对数百万菲律宾人生活的影响,目前菲律宾当地多数居民依然沉陷在台风的阴影之下,消费者严厉指责石油公司提价的做法。
世界石油巨头壳牌、帛特伦、加德士设于菲律宾的分公司将每升柴油价格提升2比索,增幅6.7%。汽油价格每升上涨1.25比索;煤油则上涨1.5比索。独立经济调查机构爱博隆出示的数据显示,这将是油价增幅最大的一年。各石油公司强调,此次油价的提升是为了顺应国际价格的走势;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已由去年12月份最低时的每桶32 .4美元提升至每桶79美元。
自1998年菲律宾政府通过石油限制法以来,调整石油价格早已成为菲律宾当地敏感的话题。近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了第839号总统令,规定只允许石油公司在菲律宾本岛和吕宋岛地区调高石油价格,否则处以罚金。此举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并将帮助数百万的菲律宾人早日脱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但一些经济学家、工商团体和行业分析人士则认为,如此过分的干涉行为可能逼走在菲律宾的投资者,并引发能源危机,从而造成更严重的黑市交易。菲律宾华莱士经济论坛创立者彼得·华莱士说:“政府似乎失去了他应有的责任,菲律宾是亚洲吸引外资比重最低的一个国家,为此你不得不反思为什么要颁布这项总统令。” 华莱士说,如果政府想要为消费者降低石油成本,他应该直接给受台风影响的地区民众发放优惠券。而对于这项法案,他说:“这种类似SUV式的举措,最终受益者将是那些价格决定者,而不是广大贫困人民。”
在菲律宾除壳牌、帛特伦外,其他炼油公司的成品油全部依赖进口。因成品油价格依赖国际市场,如今各公司都将重新考虑进口更多的油品,这可能引发更多危机。菲律宾前任财政部长本佳明·迪克努说:“一旦石油供应出现中断,这部被广泛赞誉的法令将受到严酷挑战。” 迪克努在马尼拉的报纸《商业世界》上撰文指出,“对于那些想诱使其下游工业违反石油法的石油公司来说,这部法令无疑如噩梦一般”。
目前,各石油公司已经遵照这项法令调低油价,但他们依旧对这项法令的前景表示担忧。壳牌发言人罗伯特·卡纳比表示:“石油的供应中断及产生的负面效应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投资环境。” 尽管如此,在法令颁布的几天后,各石油公司表示,该法令使公司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帛特伦则表示在四季度将亏损10.5亿比索。同时,政府并没有表示何时会取消该项法令。
与此同时,石油产品消费者则对该项法令持欢迎态度。菲律宾工商业主、非营利性组织——石油消费者观察掌门人瑞努康·塞普西翁表示,“石油公司已经获得巨大收益,自石油限制法通过以来,各石油公司用高昂价格在菲律宾长期销售的石油,而现在价格得以控制。如果石油的销售采取全透明价格,那么石油公司才不会涉嫌采用高价出售石油”。
尽管有来自社会的多方面指责,但石油公司强调,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他们的价格制定都遵循了市场规律,从未有过所谓“掠夺性”价格。但是因价格的突然改变,石油公司拒绝公开销售账目,其行为受到公众猜疑。菲律宾公共汽车帕斯通集团乔治·马托说:“为什么价格控制仅仅强加于吕宋岛,其他岛屿也应该包括在内,特别是在维萨亚萨岛和棉兰老岛的石油价格高达5~7比索,与之相比远远高于吕宋岛的价格。”
萨亚萨岛和棉兰老岛是菲律宾群岛的另外两个大岛。乔治·马托担忧石油公司可能会试着在其他岛屿加价的方式来弥补在吕宋岛的损失。同样如此,最近一直支持这项法令的经济顾问瑞克托也担心,这项法律的实施很可能“惩罚”了其他地区的消费者。
这项总统法令的执行,可能改变目前菲律宾的政治环境,从而为反对党创造机会。目前,废除这项1998年所制定的石油限制法已在进行当中。国会议员萨特·奥卡姆表示:“各石油公司对法令的滥用,使这项错误的法律给贫困的菲律宾人雪上加霜。”菲律宾民间保护组织秘书长任那托·瑞那托也表示:“即便是政府没有承认这一点,依旧坚持放松管制,而最近的价格上涨表明,这项放松管制的政策是失败的。现在只有二者选其一来解决目前所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