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浙江官员首谈“山西煤改”浙商没升级要自省

2009-12-03 11:11:09 东方早报   作者: 陆玫 吕律  

“山西煤产业整合的方向是必然趋势”11月30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谈及“山西煤改”时认为,这不是国进民退、大进小退、优进劣退,而是东西部发展时段不对称形成的暂时性摩擦。
  据悉,这是该省官方首次对“山西煤改”作出表态。

  “有很多人骂煤老板,说他们炒煤,现在活该。我不赞成——不能用现在的规范批判多年前的行为。”同时,郑宇民也提醒浙商要注意转型升级,“到2008年,山西的私营企业达12万家,产业开始升级,环境开始拥挤。由原来承接东部梯度转移逐渐转向与世界经济直接接轨,开始对早先低层次进入的浙商产生抵触。西部已不是原来的西部,浙商还是原来的浙商。人家进步了,浙商却没有升级,这是我们要认真反思的。”

  浙江省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秘书长蔡骅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之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书要求对山西省政府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问题进行审查,至今未收到回复。

延伸阅读:煤业经历产业政策调整阵痛 浙江鼓励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2009年4月,山西省政府发文要求,到2010年,全省仅保留1000座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

  至少500亿浙江民间资本,一下子陷入了这一场席卷山西全省的煤业变局。有人说,这是国企在“吞并”民企,也有人说,这是煤炭行业在走科学发展之路。

  媒体称:国有资本注定掌握主动权

  日前,《山西日报》刊载文章指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并没有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并非国进民退,而是优进劣退。

  对此,浙江省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骅表示完全不能接受。他直言,山西在对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当地是以行政手段来代替经济手段,让当地的国企来“吞并”民企。

  今年10月25日,山西煤炭工业厅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首先宣布,首批19家重组煤企已获得国土资源部门的“采矿许可证”。部分媒体当时也撰文称,在这场煤业“变局”中,“国有资本注定掌握主导权,这种小煤矿整合模式被外界称为‘国进民退’。”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更是进一步预言,如果煤矿资源可以这么处理,温州的投资商完全有理由担心在其他能源方面、以及土地资源方面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国企老总回应:这是科学发展之路

  多日的采访中,事件的主角们――大多数的浙江煤商都对该问题避而不答。

  只有一位叫李克边的浙江商人面对《山西日报》的记者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政府实施兼并重组,优胜劣汰,是力促煤炭企业做大做强。”而他自己,刚刚投资5个多亿元作为兼并方去整合6座小煤矿。

  在山西省某浙江商会组织中担任要职的浙江人梁新达(化名)也给出了自己的分析,“这其实是一个产业政策的调整问题,或许是调整的速度是快了些,调整的步伐是大了些。”因为据他所知,“在此次停产或者被兼并的矿井中,也有一些国有企业”。

  针对这场“煤改”,山西宁武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任国庆认为这就是“大进小退”、“优进劣退”,这是山西煤炭行业“在走科学发展之路”。

  浙江:鼓励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近日也借解读“国29条”之机告诉全省民营企业家,中央从未改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针,国进民退?不可能!

  他解释说,“国29条”的出台,标志着党和国家已经非常清晰地理解民资、民营、民需的重要性。“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并没有变,在特殊时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扮演的各自不同的角色,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并不意味着厚此薄彼。”

  而11月30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也提出,近段时间以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遭遇的一系列困难,其根源在于民营经济自身的结构性和素质性的问题。

  葛慧君鼓励浙江的民营企业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走出一条符合浙江企业实际的转型升级之路。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山西 浙江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