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成都产出最后一吨煤 正式告别产煤时代

2009-12-15 09:27:06 四川新闻网

  从天宫庙镇去往大邑出江煤矿3号井的崎岖山路上,没有看到几个路人,在秀美山水的掩映下,矿井显得格外扎眼。离矿井不远处的矿工宿舍已变得空空荡荡,路边写有“录像、卡拉OK”字样的小店内,也早已人去楼空。14日上午11点20分,随着一对装满煤块的矿车从3号矿井中缓缓驶出,出江煤矿所有矿井均已停产。那一刻,也宣告着成都正式告别“产煤时代”。
  11时20分

  “最后一吨煤”运出矿井

  崎岖的山路、整齐的矿车、黝黑的面庞……昨日上午,出江煤矿栗子坪分矿(俗称3号井)矿井外,一切与往常一样,几名矿工在井外等待着矿车的出井。但与往常又有不同,他们等待出井的是成都产出的“最后一吨煤”。此前,出江煤矿作为成都最后一个关闭的煤矿,已相继停产了4对矿井。

  11时20分,“咣咣……”一对矿车缓缓驶出矿井。“这是成都产的最后两车煤。”矿长伍德全向记者介绍,这些煤总共有1吨重。在这对矿车出井后,3号矿井也将停止产煤。最后一个矿井的停产,意味着成都正式告别“产煤时代”。

  “但封井要等到月底了。”伍德全说,接下来就是收拾、整理矿上的机器和材料。记者看到,大量的顶木正从矿井中陆续运出,整理好后堆在一起,工人称“有两千方”。

  运顶木、拆机器、收矿车……10多个工人在矿井外的通道上忙碌着。家在出江镇上的矿工汪世高告诉记者,矿上有矿工三四百人,只剩下他们几个工人。他说,他在这里采矿5年了,每个月能挣1700多元,煤矿关停后,他就将寻找新的工作。

  39年牵挂

  “第一代矿工”前来道别

  昨日中午,3号矿井还迎来了5位特殊的客人———已经离开3号井20多年的“第一代矿工”。

  老矿工汪世荣向记者介绍,该矿于1970年6月开始建矿,1975年正式投产。而他1971年就来到矿上工作,“那时绝大多数人都是知青”。他在该矿工作了18年,后来返回成都工作。但是离开的20多年间,他从没有忘记这里,并牵挂着这里。

  记者获悉,这5位特殊的客人目前均已退休在家,听说该矿要关闭的消息后,他们就特意赶回来和3号井道别。“看看矿井,看看老工友,拍拍照片留个纪念。”他们说,30多年过去了,他依旧牵挂着这个矿井。

  伍德全介绍,3号井是出江煤矿5对矿井中规模最大的,产煤已经累计达200多万吨。39年时间里经历了3代人,最短的工作也有5年,最长的工作超过30年。

  从600到0

  成都告别“产煤时代”

  下午2时,汪世荣等老矿工走了。他们道别了3号井,也道别了成都的一个时代———产煤时代。

  记者从中小企业局获悉,今年7月21日,成都市安全生产管理局在例行的安全生产会议上宣布,在今年年内强制关停市区(包括郊县)全部11座煤矿,成都市将全面退出煤炭生产行业。市安监局局长吴德斌在会上表示,出江煤矿就是最后一个关停的煤矿。

  中小企业局表示,除了是最后一个关停外,出江煤矿在成都产煤历史上也赫赫有名。它的关闭和跃进煤矿的关闭都具有节点意义。“跃进煤矿是单井产煤规模最大的煤矿,出江煤矿是矿井最多的、规模最大的煤矿”。

  在回顾成都的产煤历史时,中小企业局介绍,成都产煤最高峰时,煤矿有600多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小煤矿都已经逐步破产和退出。而成都本地煤矿贡献率也越来越小,一年对市场的贡献仅为90多万吨,“成都市一年1000万吨的用煤总量主要依赖流通市场来解决”。

  据了解,成都退出传统采煤产业后将打造新能源基地,方向是在太阳能、风能、核能、新能源开发及应用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力争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

  记者从3号井、1号井和6号井离开时,看到3个矿区内均已经粘贴有成都市两家公司的招工公告。工人告诉记者,矿上的工人将优先录用。另一消息传来,长源煤矿已经彻底封井。成都商报记者 韩利 王效

  成都“煤”日志

  -2005前

  最高峰时600多家煤矿

  -2005~2008

  成都陆续关闭上百家小煤矿,仅保留年生产能力在5万吨以上的9户煤矿12对矿井

  -2009.7.21

  成都市安全生产管理局在例行的安全生产会议上宣布,将在今年年内强制关停市区(包括郊县)全部11座煤矿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成都 关闭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