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2010年中国经济开打跨“障”赛

2009-12-29 10:19:44 北京商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不过,面临复杂形势,中国政府通过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等方式,不仅顺利实现“保八”目标,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中国经济展望高峰论坛”昨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上,樊纲、李稻葵、巴曙松、曹远征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就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探讨,并预测下一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献言献策中国经济如何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日前则表示,2009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将是最复杂的一年,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不排除发生新危机的可能。明年的中国经济可能要迈过六大障碍。



  贸易摩擦是否影响明年出口?

  2009年,最让中国头痛的就是对外贸易。由于各国消费能力下降,我国出口下降了17个百分点,而各国为了保护国内经济,相互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有增无减。是非的2009年即将过去,明年各国的经济形势都将好转,对外出口初露曙光。但专家们指出,金融危机结束后,各国间的贸易摩擦并不会相应减少,贸易大战将陪伴着中国经济进入2010年。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昨日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经济的增长,实际上是跟出口高度相关的,出口情况直接决定了GDP增幅的高低。从目前来看,2010年我国出口情况并不乐观,估计明年出口增长不超过10%,而且出口情况在下半年很可能出现回落。

  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的情况下,2009年以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最高。截至11月份,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3起。此外,美国还对中国发起“337调查”6起。涉案总金额共约120亿美元。

  除了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最高外,中国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凸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出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周晓燕表示,2010年中国进出口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贸易救济工作或将面临更大压力。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也表示,明年中国的出口产品除了要面对美欧的常态化贸易救济调查,来自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将增多。

  在担心贸易摩擦的同时,也有政府官员对明年的出口形势持乐观态度。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就曾表示,尽管海外需求疲软且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但他预计中国出口明年将实现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则表示,欧美市场消费需求有其持续性,伴随着欧美市场的回暖,重新活跃的趋势非常明显,明年外需将会改善。

  宋泓表示:“WTO正在发挥作用。虽然过去7年我国一直是贸易保护主义头号受害国,明年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抬头,但与上世纪80年代末那场大萧条所造成的全球贸易战相比,目前的世界贸易战已告别过去的那种混乱局面,WTO所倡导的多边贸易体制等仍在发挥作用。”

  “中国可以运用WTO条款进行自我保护。”宋泓建议,“中国应更加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在自己的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时候要积极应诉、敢于应诉,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发现低价进口产品对自己的产品造成影响的,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据悉,商务部已着手研究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希望在对因贸易或产业转移而遭受利益损失的产业、企业及其工人进行补偿和扶助。上述制度在美国、欧盟都有成熟的法律和实践,中国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法律。

  


  信贷集中是否会引发“崩盘”?

  受经济形势的变化,2008年下半年央行将从紧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我国新增信贷出现“井喷”,前11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21万亿元,全年实际信贷规模早已超过10万亿元。对于明年信贷的预测,市场普遍预计,在货币政策保持进一步宽松情况下,从财政计划投资保持较大力度以及信贷增长惯性判断,2010年新增信贷在8万亿元左右。  

  天量信贷本身就存有隐患,再加上天量的资金集中进入了股市和楼市,银行信贷、股市、楼市这三者之间的资金链条紧紧地捆在一起,一旦中长期集中出现股市萎缩和楼市下滑,银行业的坏账极有可能出现同样爆炸式的增长,中国银行业可能面临坏账潮。

  根据已披露数据测算,房地产相关贷款额占中国银行业总贷款投放量的25%-30%。但由于许多贷款通过其他行业间接用于房地产,使得该行业实际吸收贷款量远超出银行披露的数据水平。房地产相关贷款质量如果出现恶化,足以对中国银行业造成伤害。

  对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及由此带来的危机早已被经济学家们所注意和重视,就连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也在担心中国资产泡沫一旦破灭就殃及全球经济复苏。他曾“警告”:“中国上半年大量信贷资金的流入是造成资产泡沫化的第一步,从此持续恶化。”

  经济学家郎咸平通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的数据研究得出结论:近几个月,代表中国目前主流购买力的中高档写字楼盘的租金不断下跌,意味着刚性需求的下跌,房价猛涨是资金推动型。由于投资环境恶化,大量热钱转而从实体经济投身购买楼盘,大量逃避通货膨胀的避险资金涌入楼市,从而将房价炒高,产生大量泡沫,房价猛涨并不是刚性需求。

  “明年中国经济虽然将是最不确定的一年,但这其实并不可怕,关键是政策如果给经济发展做出引导。”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目前政府已看到房地产需要调整,正在给房地产挤泡沫”。

  陈凤英认为,资产有泡沫并非坏事,说明市场有相对好的环境,才会有热钱流向股市、楼市。但股市会自我调控,楼市却不会,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经过十多年的增长,已到了下调的时候。

  今年以来,针对“虚火”不断的房地产市场,中央接连下发文件进行整顿和抑制。事实上中央银行已在收紧存量,在3到4个月内净回收6000多亿元。而在结构上,明年信贷结构的调整是监管当局和金融调控当局的重点,房地产不会成为信贷支持重点,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泡沫的警惕已形成了共识。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昨日表示,在2009年扩张中冒出来8000多个融资平台,难免有个别地方会因为政策收紧太快,而出现项目半途而废、地方经济发展停顿等情况,这无疑对宏观经济有冲击。而到明年下半年,2009年的很多短期贷款将会到期,因此这一风险在明年下半年会更加突出。如果房地产价格再升20%-30%,可能会激发很多社会矛盾。相反如果股票和房地产下降20%-30%,将会有很多企业和个人出现资产负债表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昨日在发言中则对“明年信贷投放的大起大落可能会对复苏产生干扰”表示担忧。他认为,市场已经开始有明年退出政策的预期,银行业普遍认为,2010年信贷投放将有所回落。“实际上,今年新开通的项目非常多,加起来至少有16万亿,远远超过4万亿的项目预期,而今年三四季度开展的窗口指导工作也抑制了一部分贷款的需求,这样就有可能形成明年一二季度信贷高速投放,信贷规模在不同季度之间的大幅度波动。”

  


  人民币到底升还是不升?

  自2008年7月份以来,为帮助中国出口抵御全球经济衰退,中国一直将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保持在6.83附近。而此前三年,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21%。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这种联系导致其兑欧元在过去一年贬值8%,加剧了其他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欧盟一直都在就人民币升值给中国施压。

  与此同时,因“有求于”中国而暂时未对人民币升值“发声”的美国近期也有给中国施压的趋势。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致信中方,呼吁中国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以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并带动全球经济复苏。

  工信部运行局副局长高素梅指出,现在各国对人民币升值开始施压,要求人民币汇率还要提升,许多专家预测明年人民币汇率有可能提升。“2007年我们曾经在一些企业做过调研,对不同产品和不同企业分别进行了预测,对于电子行业的整机行业,人民币汇率如果提高一个点,生产费用增加0.5个点,元器件大概到0.8个点,汇率的提升对我们有很大影响。”高素梅强调。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政府的态度一向坚定。温家宝总理近日公开对媒体表示:“在1998年那场金融危机当中,我们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国际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仍然认为,在世界主要货币接连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是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以各种压力来迫使我们升值,我们绝对不会答应。”

  昨日在谈及人民币汇率问题时,经济学家樊纲直言,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对美元还是对欧元、日元,或者其他的货币,人民币都没有贬值的理由。

  专家们建议,虽然这场金融危机让中国再次承受人民币升值压力,但让中国看到人民币国际扩张的意义,也给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人民币资产的可接受度随之升高,人民币可进一步加快国际化进程。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范围稳步扩大,在香港人民币资产存量已达到数百亿以至上千亿元。周边一些国家已认可人民币为其官方储备货币。

  


  通胀压力会不会无法避免?

  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由负转正,让明年通货膨胀风险的话题升温。

  而就在中国经济学家担心通货膨胀时,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大宗商品涨价,亚洲不少国家正重新面临通货膨胀:越南官方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越南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88%,12月越南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了6.52%。这一通胀率为今年4月以来最高;印度近日也宣布,由于土豆同比涨价2倍以上,蔬菜涨价37.9%,该国的食品批发价格指数已达到近11年来的最高点。

  在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的声音也没有断过。普通老百姓似乎也感觉到了通货膨胀就在身边:大蒜破纪录涨到8元一斤、一袋大米一月猛涨20元、食用油零售价普涨10元……

  曹远征昨日谈及通货膨胀时表示,由于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在明年不大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国产能普遍过剩;二是我国农产品已实现了6年丰收,而农产品在中国CPI里占到34%,因此明年通货膨胀率并不会很高,预计2010年CPI将在3%-5%之间。

  陈凤英则分析说,美元的升贬值不是无序的,而是可控和有控的。历史上,美国解决债务问题,一靠增税,二靠美元贬值,三靠通货膨胀。但美元贬值会控制在一个度内,就是不会影响到美元主导地位。因此,美元会出现阶段性、一定幅度的贬值,让人们适度放弃美元,而不会长时间、大幅度贬值。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美元目前正在反弹,而反弹带来的一个冲击就是大宗商品价格受抑,全球通胀温和。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均以美元计算,除非全球经济明年的反弹足够强劲,否则美元反弹给大宗商品价格施加的压力,都将令明年全球通胀保持温和。

  政府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过早。陈凤英分析:“明年全球性通货膨胀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可能会存有适度的通胀。国际价格可能会有小幅上涨,但仍将维持在80美元/桶左右,只要国际油价不出现大幅度上涨,通胀预期不大,通胀问题应该是2011年至2012年要考虑的问题。”陈凤英强调。

  


  产能过剩背景下如何调结构?

  随着4万亿投资逐渐落实与经济的回暖,产能过剩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一路走过来的关键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继续增加。2005年末,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一次专题部署抑制产能过剩;2006年,国务院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行业;2009年8月,全国人大财经委经调研认为,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

  自2008年四季度中央宣布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以来,国家发改委一共下达了四批计划,其中2008年四季度下发第一批1040亿元中央投资,今年前三季度下发三批,分别为1300亿元、700亿元和800亿元。

  陈凤英分析,4万亿投资的项目很多其实是“十一五”规划内的,如铁路、核工业等,也有很大一部分投向了灾区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为了保增长,这些资金投向了此前已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如钢铁、水泥等。

  产能过剩无疑是一块挡在中国经济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为了移开这块“绊脚石”,相关部门都使出了“杀手锏”,期望来年能严控部分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状况。

  工信部近日表示,明年将进一步提高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产业在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扩建电解铝项目,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

  央行也发布新的政策,对不符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国家已经明确为产能过剩的行业以及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企业或项目,禁止通过新发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转换债、股票或增资扩股等方式融资。

  “产能过剩问题在去年年底就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国家也正在加紧制定相关政策对产能过剩说‘不’。”陈凤英分析,“不过政策的实施及效力需要一个时期。明年部分行业可能仍然会受到产能过剩的困扰。不过正是由于全球产能过剩的存在,通货膨胀才不会来临。中国经济明年的发展最关键在于把握好发展节奏”。

  不过,要改变我国工业发展方式粗放等一些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非常不易:集约化程度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大多数的产品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从产能利用率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5.8%、75.3%和96.8%,分别较全球平均水平低2.4个、0.4个和1.5个百分点,同时还有庞大的在建和拟建产能。

  


  低碳减排,利用还是被利用?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取得的成绩虽然很小,但低碳减排时代已经到来这个事实却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做了减排40%-45%的承诺,让我们看到,全球碳减排的日子越来越近。

  低碳经济的到来,让“碳关税”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词汇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眼帘。今年年中以来,少数西方国家提出以开征“碳关税”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引发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有可能在环保旗号下推行保护主义的担忧。

  高素梅称:“从国际上来看,有些发达国家正在研究‘碳关税’,前两天商务部正式提出抗议,虽然提出抗议,但是不等于将来没有,如果一旦‘碳关税’成立,将涉及到工业各个领域。”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中国不能被发达国家所利用。

  “仅美国一个国家实行‘碳关税’,就会影响我们国家GDP 5.03个百分点。现在各国都在研究碳税,我们同样要承诺碳税,现在财政部也在研究碳税,虽然只处在研究阶段,但早晚会兑现。”高素梅强调。

  目前许多学者、产业界人士都跟高素梅一样,建议中国警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花样翻新,出现各类“变种”,而“碳关税”就是其中的一种。征收“碳关税”不仅违背了WTO的自由贸易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还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陈凤英则分析,中国做出上述减排承诺,首先是因为中国出于责任,其次是我国经济迟早将步入向低碳转型的过程,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可以通过向低碳经济转型而寻找到很多机会,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只是“扔钱”。

  “目前,有许多企业在朝低碳经济转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给企业自身创造了更多的机遇。”陈凤英表示,“中国也可以好好利用低碳,促使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由石油向高效、清洁、低碳或无碳的天然气、核能、太阳能发展。低碳经济转型并不代表高成本、低回报。瑞典在由低碳经济转型时,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9%,国内生产总值反而增高了44%”。

  此外,如果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在一定程度也会迫使我国企业大力研究节能减排技术。企业可以把握这个机会,大力发展减排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未来,中国也可以征“碳关税”,而且还可以把标准定得更高一些。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