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西部大开发十年巨变

2010-01-19 12:43:04 兰州晨报

  扩容升级工业大省迎来“第二春”

    10年间,甘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石油化工基地和西部重要的工业核心区,石化、冶金、有色金属、机械、电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重工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带动甘肃经济发展掀起的“旋风”过后,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等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企业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从酒钢集团到金川公司,从兰州石化到白银公司,一个个响当当的企业在西部大开发的大潮中纷纷“扩容、升级”,迎来突飞猛进“第二春”,成为全省经济建设进入新世纪后的一个新起点。

    10年来,大型工业企业贡献巨大

    兰州,这座城市的最西头,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兴建了一批重点工业企业。今天,在已初步形成的石化城基础之上,这里正在走集科技、环保、产业链延伸等集约型循环发展的建设路子。

    放眼全省,利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铜城”白银、“镍都”金昌、“钢城”嘉峪关等一批工业城市,使甘肃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成长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基地和西部重要的工业核心区。截至200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有182家,其中6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

    众所周知,在甘肃的经济板块中,工业占了大头。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众多西部城市实施,此时,甘肃的工业总量中,重工业比重在80%左右,重工业中原材料工业的比重又占到了80%左右,所以优先发展以生产原材料为主的大型企业,成为提升经济实力当务之急。也正是这些利税大企业的贡献,使得全省财政收入在之后的10年间大幅提升,据统计,1999年全省财政收入仅为16亿元,而到了2008年全省财政收入已达到471亿元。

    大乙烯“夯实”西部石化城地位

    一路走来,大型企业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前,由于1998年至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蔓延,全省工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市场工业产品受到市场需求影响,产品降价销售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而此时面对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甘肃工业的发展面临着体制、技术、需求、劳动力、投融资等多重制约。

    石化工业,一直以来是我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全省不仅有兰州、长庆、玉门三大石化基地,还拥有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长庆油田、玉门油田、蓝星集团等国内知名大型石化企业。特别是兰州石化公司由于位处兰州,成为上游新疆原油出路畅通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西北地区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最大生产商,也是成品油进入川渝、拓展西南地区市场的重要基地。

    要说兰州石化的全面提速式发展,就不得不提2003年11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年产7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这项总投资近70亿元、历时19个月建成的中国石油化工首套大型重点建设项目,不仅实现了兰州地区炼化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也为该公司每年新增乙烯46万吨、树脂80万吨,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利润20亿元。

    力推骨干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2000年初,身为国内有色行业佼佼者的金川公司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打出了“依靠科技进步,立足全球发展,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有针对性地从镍、铜、钴、稀贵金属和无机化工等层面着重发展。2002年,该公司有色金属总量达到12.2万吨,是1999年的2倍;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51亿元,比1999年增长70%。2003年到2008年,公司更是一鼓作气,主营业务收入由70亿元提高到551亿元,增长了近7倍。

    2007年,原本传出上市消息的金川公司,却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侵扰,近期,公司在放缓步伐一年多后又一次准备进军资本市场。在2010年年初的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工作会上,省上有关领导表示近三年将力推甘肃稀土、白银集团、华煤集团、陇能电投、金川科技、兰石集团、兰州电机、窑街煤电8户企业首发上市或借壳上市。

    10年来,正是基于兰州石化、金川公司、白银公司、酒钢集团、玉门油田、电力公司等工业企业的带动,使得全省第二产业突飞猛进。统计显示,1999年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23亿元,2008年已跃升至1471亿元。

    发展循环经济“重塑”重工业形象

    如果说西部大开发期间我省工业发展有界线之分的话,2006年便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既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省大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告一段落后,着力开展节能改造的新起点。

    污染问题一直是横亘我省工业发展的盾牌。“十一五”大幕开启后,全省一方面加大调整工业结构,另一方面,将节能减排视为工业企业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2008年,全省共淘汰落后产能375万吨、电力25.9万千瓦,其中有89户落后企业被淘汰“出局”。在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更多的城市和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走上了以循环经济促发展的新生之路。兰州石化公司便是循环发展的一个典型。仅2008年,该公司实施节能节水改造项目16项,节能节水专项投资约2亿元。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陇原 大开发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