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成摆设?

2010-03-19 06:26:49 中国产经新闻   作者: 晏琴  

距离上一次官方进行油价调整已达4个月之久。

这让原本接近透明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变得扑朔迷离。来自坊间的疑问不断:“22个工作日+4%”的调整规则是否还继续有效?如果有效,发改委为何数月按兵不动?

“现行的调价机制当然有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处长张建平肯定地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如果满足了相应条件,发改委自会做出调整。他表示,至于何时调整,无法准确地预测。

按照发改委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当布伦特dtd、迪拜、辛塔三地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2009年11月10日政府调价时,参考的三地基准原油价格是74.34美元/桶。此后,由于国际油价长时间站在80美元以上,即使偶有下落,也很快翻身上行,因此,很多业内人士曾预计去年12月底是一个调整窗口。但随后预期落空,时间窗口被推迟到今年1月上旬以及2月份。时至今日,成品油价格依然纹丝不动。

时间被定格在去年11月10日。成品油价格调整似乎戛然而止了。

“不能完全说定价机制失去作用。”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不调整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方面,近来国际油价在这一期间虽然有所涨跌,但不一定同时满足了两个条件,市场上的推测并不权威,各方意见也不同。“再者,即使在某个节点上达到了调价条件,是否发布调价通知仍由发改委权衡多种因素后来决定。”林伯强强调。

这或许才是市场预期频频落空的原因。林伯强表示,现行的油价既要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也要兼顾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等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助理主任郭海涛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即使在一段时间里出现了调整的空间,定价机制还需要发挥“相机抉择”的功能,这是发改委所必须考虑的。从实际供给来看,目前成品油库存量还是比较大的。本来从冬季到春节是一个传统的石油“消费淡季”,现在国内需求是不旺的。如果按照此前市场预期,发改委提价只会加剧供过于求的局面。

显然,调节平衡的旋钮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单个的市场变量并不足以推动发改委轻易调价。

作为硬币的另一面,“相机抉择”也会带来困局。“执行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总体上与国际油价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初步实现了与国际油价的有控制地间接接轨,但也仍然存在调价不到位、调价滞后与偏差等问题。”中石化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大福指出。

张大福在两会期间建议,缩短现行国内油价调价间隔时间,由现行的一个月左右调整为10天,最终实现价格调整的“小步快跑”。

“缩短时间有利于进一步市场化,也能使国内成品油价格更加贴近市场,解决调价滞后问题。”林伯强告诉记者。但业内人士担忧,即便成品油定价机制未来能实现微调,国家发改委是否会严格执行仍是不确定因素,“毕竟政府调整油价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

对此,有评论者直言,“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必须践行,有了规矩必须恪守。”

值得一提的是,与政府“谨慎态度”不同的是,市场上“动作频繁”。

去年11月上调价格后,由于需求低迷,市场上促销行为多次出现。东方油气网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不少重点城市监测的汽柴油实际批发价格与国家规定的最高批发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价差。1月下旬,中石化在沈阳的部分加油站更是一周之内进行了3次调价,堪称“史无前例”……

林伯强告诉记者,新的管理办法中实行“最高批零价格”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定价自主权,只要没有超过价格“红线”,都可以进行调整。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认为,目前国内油企纷纷自行降低成品油价格,说明市场已经体现出对成品油的定价能力。不过,成品油定价完全市场化何时落实,仍须取决于管理部门的判断。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成品油价 油价调整 成品油 定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