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能源转型:核心是什么?

2013-08-16 14:15:23 《能源评论》   作者: 于涛  郝宏升  冉涌  

“如果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炭和燃油发电量达不到20吉瓦,那我们就是一个糟糕的高科技国家。”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于本国的能源转型,给出了自己的时间表与分数线。

同时,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她也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协调电厂基础负荷的扩建和建设跨区域高压输电网络。

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环境管理部门主任勒舍尔博士评价道:“正是有了如此大胆而又明确的能源转型战略,才让德国在成为未来世界能源效率最高、最环保的国民经济体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反观中国,能源转型已经谈了好多年了,可无论在战略制定层面,还是在具体实施环节,从上到下始终没有一贯的思路,这才导致人们对于时常出现的雾霾围城、拉闸限电等现象诟病不已。

能源转型的核心是什么?

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转变能源输送格局

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能源结构,不能错配。

太超前了,技术不成熟,风险很大,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就是个典型例子;太滞后了,就会造成重大的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因此,中国的能源结构,必须转型。

如何转型?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对本刊指出,“最根本的还是调整结构,煤电一体化,西电东送。”他进一步解释道,“通过积极发展特高压输电,能够显著增强电网大规模、远距离输电能力,促进煤、电就地转化,变输煤为输电,逐步改变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输送格局,在优化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能源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污染排放。”

这一点,在河南、山西等煤炭资源丰富省份的“能源十二五规划”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我们注意到,在河南省的“能源十一五”规划中,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赫然写在首要位置,而在该省的“能源十二五”规划中,这一说法已经改成了“输煤与输电并举”的字样。

这样的转变,背后说明了什么?河南省发改委电力处副处长薛志勇对本刊解释道:“‘十一五’以来,河南能源供需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煤炭已由净输出省转为净调入省,油气保障主要依靠省外调入,且煤炭等化石能源产能提升难度较大,水能资源基本开发殆尽,核电建设短期内很难突破,生物质、太阳能、风能规模容量较小,较长时期内只能作为补充能源。河南能源自给率已由2010年的87%快速下降至2012年的71.4%,预计到2020年将进一步降至52.6%,意味着全省一半的能源需要从省外调入,且2020年以后调入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单纯依靠输煤难以满足河南能源缺口问题,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加快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实现能源‘多元供给、多能互补’,是提高河南参与全国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保障的必由之路。”一位能源资深人士补充道。

与此同时,山西省省长李小鹏于近期主持会议通过了山西省发改委起草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电力建设的若干意见》。会议从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出发,以国务院批复的综改区建设为统领,提出全面实施输煤输电并举战略,加快建设晋北、晋中、晋东南三大煤电基地,形成“外托市场、内建电源,通道相连、互利共赢”新局面。《意见》指出,到“十二五”末,山西省电力装机确保达到8000万千瓦、力争10000万千瓦,外送能力确保达到3000万千瓦、力争5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资源配置方式过度依赖输煤,电力发展以分省(区)自我平衡为主,交通运输压力越来越大。2012年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达22.7亿吨,占铁路货运量、煤炭产量的58%、65%,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7个、5个百分点;汽车运煤超过5亿吨,消耗的是高级燃料,运输的是低附加值的化石能源,公路持续严重拥堵、不堪重负。

通过统筹规划建设特高压电网和西部煤电基地,2020年中东部地区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5万吨/年,全国可减少环境损失45亿元/年;同时,可以加快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东西部对口支援等方式,引入东部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一流人才,在西部建设先进环保的能源基地和特高压输电设施,弥补环境治理资金缺口,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切实改善民生、就业状况和环境污染状况。

能够带来哪些红利

这样看来,“变输煤为输电”是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那这种能源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是否经济,又能给当地居民带来哪些红利?

还是以河南为例。河南既处于我国西部、北部富能地区与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过渡带,又处于北部煤炭资源与西南部水能资源的交界面,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之一,肩负着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平衡发展的重任。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河南输入省外能源、打造全国“能源枢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河南作为人口高度集中的省份,火力发电所带来环境损失远远大于西部和北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西、北部地区的4.5倍。目前开工建设的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直流输电系统,跨越2210公里距离,将800万千瓦的新疆哈密地区的清洁风电、太阳能直接送到郑州,计划每年输送480亿千瓦时电量,相当于输送煤炭2210万吨,每年可减少河南二氧化硫排放31.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26.7万吨。因此对河南而言,多用西部、北部的电,多用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有利于减少河南当地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绿色能源比例。”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白宏坤博士,对于能源转型的环保效应信心满满。

“2011年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投运至今,通过南阳特高压站累计下网电量达161.8亿千瓦时,按照河南度电产值10.5元/千瓦时计算,有效支撑了河南约1700亿元GDP对电力的需要。同时,在环保方面,累计下网电量,相当于就地转化山西地区煤炭并减少向河南输煤6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34万吨和二氧化硫2万吨,有效释放了河南环保空间。”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寇晓适博士,给出了具体的数据。

据悉,“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将建成“三交一直”特高压电网,即南阳、豫北、驻马店3个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落点和新疆哈密南—河南郑州±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落点。未来,这四条线路总送电能力将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可基本满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每年减少输入煤炭49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100万吨、二氧化硫6万吨,对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