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选之年即将来临,但印度经济却困难重重——印度卢比持续贬值,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同时通胀居高不下。在难以摆脱经济颓势之时,印度政府抛出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希望借此增强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的信心。
据悉,目前印度财政赤字占GDP10%,通胀率连续3年以将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长短线投资者均已不看好印度市场,卢比因此持续猛跌。9月4日刚刚走马上任的新任央行行长拉古拉姆·拉詹众望所归,希望能带领印度走出经济困局。
借着气价改革的机会,印度政府在为世界传递一个信号——印度即将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同时矫正长期以来印度政府执政无力、缺乏决断力和饱受腐败诟病的负面形象。在新气价实施之前,印度将于明年年初实行新一轮换届选举,以国大党为首的印度执政联盟——团结进步联盟把新方案执行日期放在大选之后,旨在削弱选举对新政实施带来的不利影响。
提高天然气价格同样有望提高发电量。据悉,印度9%的发电能力依靠天然气支撑。在过去的两年中,印度国内天然气产量连续下降,一些私企冒险进入该行业,造成印度发电量起伏不定。在2011~2012财年中,印度发电公司只获得了约1810万立方米/日的天然气供应,与此前承诺的2890万立方米/日相去甚远。因此,多家印度公司已经放缓了天然气火力发电厂扩能速度。
虽然提高天然气价格无疑会促进上游投资,增加印度天然气产量,但还远远不能说这次的气价改革就能够一劳永逸,让天然气产量跟上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步伐。为了消除过度依赖天然气进口对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今年年初,印度政府又成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研究增加国内油气产量的长期对策,确保在2030年前将该国天然气进口的需求量维持在稳定水平。该委员会还负责制定五年计划之后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并且有望在年底前发布相关报告,但业内认为,大选前该委员会不太可能对2019年以后的定价机制作出任何说明。
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不仅仅局限于5年的价改方案,而是更看重新政之后政府如何调整天然气定价机制。在为该国的油气生产一掷千金之前,他们仍希望看到印度天然气定价制度的研究报告,以及大选后的政府走向。
这次天然气价格改革是印度3年来的首次气价改革,也许是该国向世界天然气定价机制迈进的一小步。据悉,国际天然气联盟(IGU)将国际通行的天然气定价方法分为气对气竞争、油价联动、管制定价、双向垄断、市场净回值、无价格六种,而印度采取的管制定价方式普遍存在于垄断市场中,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40%左右。管制定价方式中的天然气价格由卖方的成本加上合理利润构成,包括卖方在天然气生产、运输、储存、配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同时还包括上游生产商、管道运输公司、地方配气公司由于面临特定风险而必需的风险成本。合理利润的确定一般由政府监管进行,避免市场垄断一方获得不合理的超额利润。
但印度总理经济顾问委员会似乎却更青睐目前在美、英等国实行的气对气定价(Gas-on-gasPricing)机制。该委员会主席蓝加拉珍曾表示:“这种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方式是天然气市场自由交易下最可靠的机制。”气对气竞争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由于实行“第三方准入”,在天然气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直接买卖关系,从而在天然气供应之间形成高效率的良性竞争。最早实行气对气竞争定价方式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和英国,随后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先后通过第三方准入开始实行气对气定价。从整个流程来看,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方法就是气对气竞争。
但现实却是,印度国内的天然气市场缺乏竞争机制:印度国内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被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印度石油公司和印度信任工业联合垄断;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市场被印度最大的LNG进口商PetronetLNG和印度著名的天然气配送公司Gail占据。此外,印度国内目前仍缺乏LNG进口的配套基础设施,制约了该国天然气市场化发展。
印度的天然气买方市场大多被尿素生产商和电力设备商占据,而印度的化肥和电力行业必须依靠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补贴才得以勉强维持生计。蓝加拉珍评价这两个行业“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困局,严重受制于天然气供应商”。只有在扩大进口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大力发展国内天然气生产和运输的基础上,气对气竞争才能得以顺利实施。经济顾问委员会建议,5年后,也许印度可以再来考虑实行气对气竞争机制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