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省辖市七台河市成立30周年、七台河矿区开发建设55周年。这个黑龙江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最出名的是曾培养出几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其余的,几乎都是煤了。
尽管建矿时间不长,但50多年来七台河累计为国家贡献了6亿吨煤炭,是东北最大的优质焦炭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
多年采掘,令七台河面临资源枯竭的难题,整个城市,正在修复资源开采带来的创伤。2009年3月,国务院确定七台河市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煤矿仍是这个城市的支柱
在七台河,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煤矿,连路边的矸石山、储煤场也显现出这个城市煤炭资源的丰富。2011年,七台河煤矿和相关产业创造的GDP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78.3%,税收占全部税收的82.3%,就业占到了城镇就业的88.1%,在这个城市,大多数人依赖煤矿而生。
“七台河老了吗?七台河不是新兴煤城吗?国家保护性开采的资源怎么这么快就‘挖’没了?”近日,一些七台河人面对记者的采访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生活的煤城快没有煤炭了。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市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8.5亿吨,可采储量仅有6.7亿吨,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的煤炭储量只能维持20年左右,地方煤矿的平均开采年限则不足10年。
关于“火狐出洞、乌金问世”的故事还在七台河传说,煤却要采没了。
新中国成立时,七台河还是勃利县的一个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论起工业来,只是有个铁匠铺,还有个烧缸的作坊。七台河矿区的煤炭就发现在缸窑沟,说起来还有个真实而有趣的故事。
1954年冬,七台河缸窑沟原发村的烧缸窑工曹国阳、王春生等人在打猎时发现一只狐狸,一直追到狐狸洞,在狐狸洞发现了露头煤。原发村的老村长赵殿卿介绍,这里后来开发成了东风煤矿五井。
1955年春,狐狸洞煤矿挖煤发生伤亡事故,引起了勃利县政府的注意。同年4月,勃利县工业科派陈万良等人接收狐狸洞煤矿,正式办矿。1957年,勘探队对七台河煤炭资源精心勘探,拿出了概查报告,为七台河矿区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那时候,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房无一间,桌无一张。”一位在1958年投身七台河矿区开发建设的职工,回忆起当年的岁月,感慨万千。建矿初期,大家在地窨子里生活、办公。
“地窨子里,南北大炕,夜里年轻人睡得实,又下了一宿雨,第二天一早起来一看,地上的鞋没了。哪儿去了呢?到处找,出了地窨子一看,河沟的水打着旋儿,大家的鞋都在小河沟里漂着呢。我赶紧打发人去捞回一麻袋鞋。”原七台河矿务局党委副书记温桂林回忆说。创业者用青春和汗水打下七台河发展的基础。
1958年底,新中国第一条、全长35公里的民办铁路通车。1960年,七桃矿区自营铁路通车。矿铁连接国铁,七台河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196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七台河特区,特区与七台河矿务局实行“政企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70年,七台河特区改为七台河市,归合江地区领导。随着矿井开发建设,七台河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就是当裤子、当袄,也要进行矿井改造”,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优秀企业家、原七台河矿务局局长季德江的一席话掀起了西部矿井全面改造、东部矿井开发、选煤厂和热电厂建设的热潮,煤炭产量开始以年增80万吨的速度增长,七台河矿区开动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发展的引擎。
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七台河晋升为省辖市。新兴煤城的名字开始叫响,那时七台河市总人口还不足30万。
关键时期的抉择
有人说国企乃“国器”。前不久,一家民营企业因焦炭价格下滑,无力再为一个有着100多栋住宅楼的小区供应煤气。七台河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时与龙煤集团和七台河分公司磋商。
历史上,七台河先有矿区后有城市。今天,在七台河市,国有煤炭企业依然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转型发展的基础。
前不久,七台河市委书记张宪军在龙煤七台河分公司一次大会上为大家鼓劲:“七台河市正处在‘推动四个发展、加快经济崛起’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全市上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特别是要发挥龙煤七台河分公司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然而,经过“有水快流”的挖掘、跨过“黄金十年”,龙煤七台河分公司“中流砥柱”经受了冲击和考验,自身生存和发展遇到了诸多难题。
首当其冲的是后续资源问题,2008年七台河矿区开发建设50周年时,龙煤七台河分公司提出了拓展资源、打造百年基业长青新七煤的构想。龙煤七台河分公司支撑着煤城的发展,也为节约国家资源做着贡献。2009年,龙煤七台河分公司因在采高不足0.8米、大倾角的煤层中精采细采,高效利用有限的煤炭资源,得到国务院3000万元的奖励。
2009年3月,坐落在国家“保护开采”煤田上的七台河市,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一座户籍人口98万,常住人口超过100多万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令人担忧。当时,政府和企业携手向国家争取周边煤炭资源,然而,时至今日,周边资源争取尚无结果,深部勘探并不理想。资源后续乏力,2012年市场形势又急转直下,龙煤七台河分公司保安全、保经营、保吃饭、保稳定的压力陡增,七台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考验。
化危为机,龙煤七台河分公司提出了“稳定内部、拓展外部”的发展战略,组织队伍远赴新疆和田、陕西榆林建矿,处于采掘回撤阶段的桃山煤矿组织队伍赴山西,与汾西矿业集团合作建设、管理煤矿。
龙煤七台河分公司总经理刘英志说:“2012年以来,我们推进了‘两定一清’、‘内涵式提效发展’等化解危机、强化管理、提效增收的工程,展开全方位的形势任务教育,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向着过好日子的方向努力。”
刘英志所说的“两定一清”、“内涵式提效发展”等词,一直是七台河贴吧里的热议话题,“矿务局”每月何时开工资,也成了七台河商户关注的事情。可是,龙煤七台河分公司面临的资源严重萎缩、矿井接续迫在眉睫、税费负担过重等问题,有谁理解,又有谁来帮助化解呢?
煤焦产地的煤焦企业“吃不饱”
在七台河市,煤炭对社会的贡献率达76%。“七台河转型发展,离不开煤炭这一基础。龙煤七台河分公司有30万职工和家属,是七台河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七台河市煤炭局副调研员王成举对记者说。
七台河地方煤矿经历了兴起、混乱、治理、整合,最多时小煤矿仅在籍的就有1200个,现在证照齐全的还有217个,年产能在1000万吨以上。现在,政府对小煤矿管理特别严格,安全不达标的小煤矿一律停产,证照齐全的小煤矿每年也要停产整顿。
如此一来,曾有东北煤焦之都美誉的七台河,面临着“饥饿”的窘境。七台河12个民营大型煤焦、煤化工企业与30多个民营洗煤厂“吃不饱”,每年都要从鸡西、鹤岗、双鸭山调进原煤500多万吨。近年来,大唐七台河发电厂几次发电用煤告急,七台河为此引进了内蒙古煤炭,进口了俄罗斯煤炭。
“近日,国务院提出要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到2015年底全国关闭2000处以上小煤矿。这对七台河市来说,又是一次机遇和挑战。”王成举说。
采访中,记者感到七台河整合、关闭落后小煤矿势在必行,也正在酝酿着大举动。几位“老煤炭”直言:七台河的煤资源珍贵,“有水快流”没保护好,现在不应该再放任自流,应该好好计划计划了。
现实是,七台河虽然有12个大型民营煤焦、煤化工企业,但还处在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状态,没有形成合力,更没有形成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因此,煤炭精深加工产业链条难以形成,绿色开采、洁净生产、循环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七台河市地方217个小煤矿,30%面临着关闭,再经过整合计划保留130个到150个高度机械化的煤矿。下一步,他们还谋划着资源扩储,预计可采边角资源有2亿吨,精采细采把宝贵的资源收回来。现在,七台河市面临的困难是,关闭整合、股权集中、集团发展、资源扩储、解决产能过剩矛盾、煤化工项目研发与建设都需要巨额资金,这对近年来资金紧张的煤炭企业、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来说,都是难上加难。
说七台河,看神木、鄂尔多斯,一位1958年投身七台河矿区开发的建设者对记者说:“国家能源、煤炭产业,不能再沦为个人谋利的自留地。现在全国能源需求,煤炭比重虽然降到70%以下,但是我认为国家应该把煤炭纳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有序开采。”
省长指路:要两条腿走路
“一个这么依赖煤的城市,面临着煤炭资源就要全面枯竭或者不断增加开采难度等问题,你们实事求是地把问题摆在全市人民面前,这是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面对当前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预测到20年后会有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你们没有回避,我认为你们这是对历史负责。”黑龙江省省长陆昊说。他在深入调研后,高度评价了七台河市提出的“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新思路和全力推进“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新举措。
2011年,通过分析经济形势,立足煤城实际,七台河市提出了这一新思路,推进“四个发展”的新举措,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
“七台河市地处黑龙江东部区域中心,产业基础雄厚,招商政策到位,安商服务最优,所以我们公司来到黑龙江选择了在七台河建设新基地。”北京嘉寓七台河幕墙有限公司七台河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洪伟道出了客商们的心里话。
近年来,七台河市围绕“四个发展”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在延伸煤炭产业链条的同时,一大批非煤产业项目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助推器”。
据了解,今年重点推进产业项目79个,总投资247亿元、比去年增长99.2%,预计当年可完成投资82亿元。其中,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4个,总投资62亿元,宝泰隆30万吨芳烃是国内第二个同类项目,成程非晶合金是国家“973”工程重点攻关项目。
全面了解七台河市的情况后,陆昊为这座煤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必须增强面对更大挑战的勇气,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就是用好仅存的煤炭资源和业已形成的煤炭产业,为城市经济转型赢得战略性回旋时间。
另一条腿,就是要在“不唯煤、超越煤”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这条路径就是不唯煤,又要超越煤。
“一个城市的发展没有产业是不行的,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经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口布局、产业空间布局和社会改革的结合。”陆昊说。
他为七台河市指出了3个路径:第一,抓住高水平依托煤、利用煤的20年机遇期。第二,农业要狠抓、深抓,大干畜牧业,大干农产品深加工,来替代20年以后的煤炭产业。第三,好好利用我们党的动员机制和能力,要对历史负责,并且把对历史负责摆在最前面,只争朝夕,20年很快。
陆昊希望七台河要好好研究煤化工、煤矸石,把煤矸石等都用起来。要从利用煤方面着手发展煤化工体系。还有粮食深加工体系、畜牧深加工体系,再研究可能引入的各个相关产业,来支持城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