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欧洲能源企业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转变

2013-12-19 09:35:28 日经BP社   作者: 山家公雄  

本文将介绍欧洲能源巨头莱茵集团(RWE)的业务战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市场模式在向分布型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应如何存活下去。答案就是大幅转换以往的大规模发电模式。

欧洲知名网站“ENERGYPOST”10月21日刊登了一篇题为“莱茵集团放弃旧经营模式,开创新时代”的文章。此文开篇便写道,“拿到了德国第二大、全球知名能源巨头莱茵集团的未来战略书”,随后立刻在全球传播开来,多家媒体报道了相关信息。

莱茵集团

莱茵集团认为,欧洲将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型系统转移,并将引领并支持这一潮流方向作为自己的使命。如果该公司正式作出这一决策,将成为全球首家明确宣布转变方向的大规模电力公司。

另一方面,英国《经济学家》杂志10月12日刊登了介绍欧洲能源企业陷入困境的专辑。莱茵集团果断作出决策的背景,在于能源企业经营状况迅速恶化、不得不改变战略。本文将首先介绍欧洲能源市场的现状,然后再介绍莱茵集团的新战略。

电力企业的经营危机

10月11日在布鲁塞尔,欧洲主要能源企业的高层联合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就电力市场现状发出警告称,推进可再生能源、以构筑分布型系统为核心的欧盟能源气候变化对策严重影响了发电业务,限制了电力企业的经营,甚至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并发出了SOS信号,要求政策制定机构应该及时地掌握这一现实情况。莱茵集团也是其成员之一。

欧洲能源企业的经营情况在迅速恶化。利润水平缩小,欧洲Top20的股价指数在2008年达到峰值后持续下滑,目前已降至当时的二分之一以下。

信用评级方面,以往有10家公司评为A级以上,但目前已减至5家。自行进行大规模投资越来越困难,已有意见认为:“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将消失。”

那么,为何会变成这样?欧洲巨头不是依靠在全球率先实施的自由化和结构改革,成功扩大了规模,实现了高水平利润吗?下面笔者就按照时间顺序来探究其陷入困境的原因。

判断错误,设备投资过剩

其根本原因在于设备投资判断错误。包括整合东欧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势头在内,欧盟经济一体化取得成效,欧洲的能源需求有望扩大。在这样的判断下,西欧大型能源企业通过自由化打破国境界限,积极进行并购(M&A)及火力发电站建设等设备投资。2000年代,发电容量增加了16%。

不过,需求却没有按照预期增长。欧盟设定了较高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后,包括现场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增加,并开始推进节能。但由于雷曼危机引发的欧洲经济危机的影响,需求没有增长,反而陷入了供过于求。

超出预期的可再生能源普及

再一个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的普及超出了预期。欧盟设定了在2020年之前使可再生能源所占比率达到20%的目标,不过,德国实行的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取得了很大成效,这一方式也扩大到了其他各国。

德国在10年时间内,将可再生能源电力份额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首先是经济效益出色的风力发电,接着稳步推进了生物质发电的普及,太阳能发电近几年也迅速增多。随着中国廉价电池板的大量流入,与2006年相比,电池板价格下降到了三分之一。

欧盟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并网(Grid-Priority),因此如果其发电能力(容量)增加,会排挤原有电源。由于核电和褐煤火电很难改变输出功率,因此会主要影响到天然气火电和煤炭火电,使其设备利用率大幅降低。

福岛核电站事故与页岩气革命的影响

还有两个外部因素。一个源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德国又回归到去核电的路线上,阻碍了核电的发展。第二个源于美国,页岩气革命导致廉价的美国煤炭流入市场,煤炭价格下滑。

而恰在此时,由于经济疲软、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迅速增加等,使得碳价格处于低水平,形成一个可轻松使用煤炭的环境。另一方面,与俄罗斯签订长期协议较多的天然气价格相对居高不下。最终导致天然气火力发电的形势变得最为不利。

结果使得电力供需疲软,批发市场价格大幅降低。在顶峰时期的2008年曾上涨到每兆瓦时80欧元,但目前仅为38欧元。由于能源企业拥有的电源多为火电和核电,因此遭受到了数量和价格的双重打击。不仅当期损益,资产评估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在决定去核电和再生能源份额高涨的德国尤为显著。据彭博新闻社推算,莱茵集团的发电业务减收了30~40%。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