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约翰威立国际出版公司官方网站发表了两篇海外专家就《中国电力与能源》(英文版)撰写的书评。书评对该书提出的“大能源观”给予特别关注,认为这是一本系统研究中国能源战略问题的高水平著作,以更开阔的眼光,审视复杂的中国能源问题,提出应对中国特色的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中国能源体制、能源政策提供了全面的视角,为国外读者、能源专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
《中国电力与能源》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著,该书的英文版由约翰威立国际出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出版发行,于2013年7月在北京首发,已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此次刊发的两篇书评分别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姚树洁和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伯图斯·巴尔特撰写,立足全球视野,从能源安全、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等角度,对《中国电力与能源》进行了客观评价。
两位专家在书评中均阐述了世界能源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强调了中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重要角色。
姚树洁提出,如何提高能源效率,保证能源安全,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挑战。他认为,基于中国的能源现状,《中国电力与能源》发出了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大能源观,这是基于国际既有能源格局作出的判断。当我们以大能源观,运用全球、历史、综合的视角来审视世界能源发展时,不难发现,大力开展国家间能源合作对于解决能源争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胡伯图斯·巴尔特认为,要有效应对全球能源挑战,必须同时从全球层面和国家层面来平衡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全球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资源匮乏、价格高涨等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提供充足的能源供给以维持经济增长,《中国电力与能源》为中国能源战略选择提供了全景式的视角,也有助于西方国家了解中国的能源政策。
姚树洁提出,此书是对能源领域“中国模式”的一种深入探索。中国GDP快速增长,而能源和电力增速大于GDP增速。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能否奉献出独特的“中国模式”,为全球带来福音。
“一直以来,全球的能源运作普遍都是条块分割式。如今,能源问题的综合性、差异性、长期性、不确实性都迫切需要一种新理论和新范式来进行调整。”姚树洁认为,《中国电力与能源》提出能源发展应进行更完整、更整体、更长远的规划,这关系中国能否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甚至关系中国能否完成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两位专家也对能源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阶段,难以在中短期内完成环境的改善。当前,能源利用的低碳化、清洁化已经成为共识。此书是对人类发展前景的现实关照,“大能源观”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助于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姚树洁对书中强调的电力在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给予高度认可,认为依靠化石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已不合时宜,并进一步提出,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电力。该书援引了英、美、日、德、法五国的历史数据,分析证明一个国家的电气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越高,单位经济产出需要消耗的能源投入就会越低。
胡伯图斯·巴尔特客观地提出,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煤炭仍是中国目前主要的能源供源。因此,中国的能源供应如何更绿色、更环保,是各国愈发关注的问题。他认为,该书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这一身份的角度论及温室气体减排,阐述了中国发展新能源的相关问题。可以看出,中国发展新能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能源需求,也将其作为减排温室气体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