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重庆这个巨大的市场,各成品油企业均有着不同的扩张计划。而随着重庆商投集团在成品油市场的一个个动作,围绕加油站展开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继与世界500强企业、韩国GS集团合作进军重庆市成品油市场后,作为重庆市大型国有企业之一的重庆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商投集团”)再度发力。商报记者获悉,重庆商投集团与上海及本土两家企业正式签约,共同组建能源公司,合力开展加油装备推广、成品油销售及相关服务业务。商投集团此举意味着,重庆市成品油市场进入“战国时代”。
出资1000万组建新公司
19日,重庆商投集团旗下重庆商投石化有限公司,正式与上海华蓬防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安全产业集团安稳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三方共同出资1000万元组建重庆宵安能源有限公司。其中,甲方重庆商投石化有限公司出资4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乙方上海华蓬防爆科技有限公司出资250万元,占25%;丙方重庆安全产业集团安稳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出资350万元,占35%。
据了解,重庆宵安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相关石油化工产品等能源领域的投资经营业务,投资建设阻隔防爆撬装式加油站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并开展成品油销售、安监及相关服务。
5年内布局
600余加油站
早在2012年12月,重庆商投集团所属的重庆商投石化有限公司就引进了韩国GS集团,双方将投资20亿元在重庆新建油库、加油站。按照协议,整合重庆900多家民营加油站也是双方合作的一大重点。
“目前,我们和大部分重庆民营加油站达成了加盟合作意向。”重庆商投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时春说,已有20~30家民营加油站正式加盟。按照规划,未来5年内,该公司将布局600~700座加油站。其中,自建加油站100座以上,剩余的将通过收购和租赁的方式进行。
程时春表示,借助目前正在丰都新建的20万立方米成品油库、在江苏江阴筹建的40万立方米成品油库、与GS集团共同使用青岛90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库,未来两年内,公司将具备150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商业储存能力。
据了解,首批2万吨进口油品已于2013年12月投放重庆市场。
各企业争相扩张加油站
此前,重庆市的加油站分布格局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主。其中,中石油的加油站数量最多。按照其官方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初,加油站数量达到475座。其次是中石化,目前在重庆有250多座加油站。余下的市场被龙禹、壳牌和民营加油站占据。“截至目前,我们在主城的加油站达到33座。”19日,壳牌重庆方面人士透露。
但是,现有的加油站数量并不能让几家成品油企业满足。
中石化重庆分公司新闻发言人向仕铭表示,按照规划,到2015年,中石化将在重庆建立500座加油站。而在中石油的“十二五”规划中,将在2015年努力实现年销成品油500万吨以上,加油站总数达到700座以上的目标。
壳牌重庆方面人士透露,预计2015年年底在主城的加油站将达到38座。据了解,壳牌正在重启加速布点,加油站不仅开设在主城区,渠道还下沉到区县市场,布局到合川、南川等地。该人士称,开店不是壳牌占领重庆市场的唯一手段,还将加强对旗下加油站的服务提升。此外,为保障油源,壳牌还在渝北洛碛规划了储备能力达1.5万立方米的油库,预计5年内可达到周转20万~30万吨的水平。
与此同时,几百平方米的民营加油站也成为众多公司争夺的焦点。“租赁是快速占领市场的一种方式。”中石化重庆分公司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如中石化就采用过这种方式进军市场。该人士称,对于位于优质地段的民营加油站,各家石油销售公司都采用“紧盯”的策略。若买卖双方在价格上僵持不下,就通过租赁的方式将其入手,达到快速抢占市场的目的。
此外,壳牌也曾对商报记者表示,未来东银壳牌还将投资10亿元,将加油站总量增加到50座以上。重庆龙禹方面也曾对商报记者表示,未来将加大对加油站的投入。
新闻纵深
与其他巨头错位竞争
完善重庆市成品油供应链
“成立新的能源公司是集团继与韩国GS集团开展合作后,在打造成品油产业链的进程中又一重要举措。”19日,重庆商投集团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将形成从海外进口到重庆地区完整的供应链条,极大提高重庆地区成品油市场保供能力。“由于公司的加油站多布局在部分重点工程和新农村区域,与中石油、中石化及壳牌其实是错位竞争。”该人士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强昨日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虽然有地方政府支持,但重庆商投石化规划的加油站依然要受油源成本、选址地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如何提高市场认知度、如何形成规模、产业链如何成型,都是其在竞争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林柏强说。
业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指出,重庆成品油消费增长迅猛,是重庆商投集团涉足成品油市场的重要原因。而中石油、中石化、壳牌等石油巨头在西部地区的布局尚未完成,也促使大家加快了对加油站资源的争夺。
重庆市商委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消费成品油575万吨,同比增长两成多。而据2012年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能源工业振兴规划》预测,到2015年,全市的需求量将猛增至86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