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甘肃:能源大省的艰难转身

2014-03-19 08:23:36 凤凰城市   作者: 傅斯鸿  陈宁一  

编者按提到甘肃,人们或许第一个想到的是深藏于大漠之中的飞天壁画,以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绝唱。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区域,除了大漠孤烟,还有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

中国第一座油田玉门油田就坐落在甘肃省玉门市。而今,甘肃作为中国能源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开采上遭遇瓶颈,生态环境的脆弱又导致了能源产业受到限制。经济落后加上人口与环境的制约,使得甘肃成为这条丝路能源带上,亟待转型的能源大省。

能源枯竭

从1939年,有着“中国石油之父”之称的著名地质学家孙建初在玉门开采出石油,到今天,甘肃省的石油开采历程已经过了75年。

甘肃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能源。其中石油可采储量为6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31.57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河西的玉门和陇东的庆阳两大区块。但是长期的石油开采,耗尽了河西一带资源。

如今,玉门油田的石油已几近枯竭。而陇东庆阳的长庆油田,有着中国第一大油田之称,其总部已迁至陕西,只在甘肃境内留下了作业区块。作为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过境区域,甘肃也连接着西气东输一二三线的管网,这也使得长庆气田在西气东输过程中,成为了其中重要的输气站。

甘肃的煤炭储量和生产能力均不及陕西,全省煤炭已探明的储量为125亿吨,保有储量120亿吨。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庆阳、华亭、靖远和窑街等矿区,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7330万吨,基本实现自给。其中,华煤集团和靖煤集团是甘肃的两座大型煤炭企业,年生产能力均达到千万吨以上。

此外,甘肃也是中国最早利用水利资源开发电力的省份之一。著名的刘家峡水电站就位于甘肃省临夏县境内,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造的大型水利发电站。然而,随着黄河水利资源的逐渐萎缩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甘肃尽管有着居全国第10位的水能蕴藏量,可绝大部分地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其开发利用率却十分低下。

甘肃目前已建成的水电站有22座,有10座建在黄河上,其中装机容量最大的黑山峡和刘家峡均在此列。如今,随着黄河来水量的不断减少,黑山峡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实际发电量为48.61万千瓦;刘家峡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116万千瓦,实际发电最高为46.69万千瓦,均不到总装机容量的一半。

尽管有着丰富的传统能源,然而开发利用的难度和受环境的影响,使得甘肃在利用传统能源方面步履维艰。油气资源一是几近枯竭。一是甘肃很难利用得到,尽管长庆油田的注册地仍在甘肃,但是上面却有中石油的统一调配。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以及甘肃环境污染严重、沙尘暴等因素的影响,煤炭的开发与政策的矛盾,成为甘肃的开发紧箍咒。

甘肃不得不寻找替代能源。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成为甘肃另一个选择。甘肃省的风能总储量为2.37亿千瓦,风力资源居全国第5位,可利用和季节可利用区的面积为17.66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内部分山口地区,河西的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根据甘肃省的官方信息,目前在甘肃酒泉,正在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千万千瓦级的超大型风电基地,酒泉也将成为甘肃重点打造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甘肃也是中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各地年太阳总辐射值大约为4800~6400兆焦/m3,其中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按现有利用水平测算可开发资源量约为520万吨标准煤/年。

转型困境

坐拥河西走廊,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和丰富资源的甘肃,却在其经济总量甚至不及贵州,这也使得甘肃在面对资源枯竭和工业转型过程中举步维艰。

以长庆油田为例,长庆油田原本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距离省会兰州接近500公里。然而,从庆阳到陕西省会西安的距离却不到300公里。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条件的制约,迫使长庆油田在1998年将其总部迁到了西安。如同这样的例子在甘肃早已不止一例。

而甘肃面临转型的最大困境还不在于此,更为严重的是甘肃日益恶化的环境与工业产能之间的矛盾。作为甘肃重要煤炭产区的靖远,多年来,小煤窑开采十分严重。小煤窑的过度不仅破坏了该地区的植被土壤,还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甚至导致了当地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甘肃省第二大煤炭企业靖煤集团的主要作业区并非所在地靖远,而是在27公里外的平川区。

陇东堪忧,靠近新疆的河西地区局面同样不乐观。甘肃是中国沙尘暴肆掠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在那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地带,可供人居住和使用的土地非常有限。然而在这里,却又有着敦煌莫高窟那样的千年文物。因此,在环境本已欠佳的情况下,这一地区如果再进行工业开发,无疑要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这也使得甘肃省在酒泉、张掖一带明令禁止上马大型工业项目。如同玉门这样的老石油基地,在面临油气资源枯竭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其工业的转型。

此外,甘肃在水能资源的利用也遇到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甘肃省就在黄河上建立了多个梯级水电站。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曾经在黄河上游那些梯级电站却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黄河断流。如今,为了保证黄河来水的流畅,这些建立在黄河上的水电站早已动力不足。甘肃能够利用的水能只集中在了东南部嘉陵江上游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这里山高谷深,尽管水能丰富,但是要开发利用,难度太大。

除了黄河上的10座水电站外,其余12座水电站均分布在这两条河流经的舟曲、文县一带。这里地处龙门山断裂带,是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2010年8月的舟曲泥石流特大灾害更是一次性夺走了上千人的生命,大量的土石截断了两条河,形成了危险的堰塞湖。因此,即使在甘肃省在这一地带修建了12座水电站,其规模和装机容量均不超过50万千瓦。

新能源之路

甘肃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门户,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今天,它又作为中亚、新疆的能源通往内地的必经通道,在这条丝路能源带上所承担的使命同样重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势已成,甘肃只能抓住这次机会,实现自身的工业转型。

然而,在环境与资源枯竭的双重困难之下,转型的压力十分巨大。在传统能源领域的路已经越走越窄的情况下,甘肃不得不充分利用好新能源这一有利的优势,从而摆脱受资源环境的制约。

如同在石油和水能的开发上,甘肃一度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今,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甘肃也同样实现了较早的探索和开发。早在2007年,甘肃就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配套电网工程的认可。2010年,酒泉风电的总装机容量就到达了550万千瓦。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工程的启动,新能源电力入网的难题将得到解决,这将为新能源的开发和发展开创出良好的局面。

甘肃作为在这一领域率先发力的省份,不仅已经建成了具有规模的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基地,同时也建立了拥有华锐风电、东方电气等一大批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在内的新能源配套产业园。伴随丝路经济带的作用,甘肃要力争成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新能源带动传统能源,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发展。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甘肃,能源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