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致密油革命:看得见的未来

2014-04-01 10:23:41 中国科学报

在业内人士看来,页岩气只是中国非常规油气的“甜点”。在业界对页岩气的认知回归理性之际,应对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予以更多的重视。

被视为中国非常规油气领域“正餐”的致密油,在过去几年间并没有获得外界应有的关注,名气“屈于”页岩气之下。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页岩气只是中国非常规油气的“甜点”。在业界对页岩气的认知回归理性之际,应对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予以更多的重视。

继中国“页岩气革命”之后,一场静悄悄但影响深远的“致密油革命”或将降临。

致密油应“升温”

2013年中国致密气产量为30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为2亿立方米,而致密油仍然处于“战略突破”的阶段。

目前,全球已经探明的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比例为2:8。2012年,全球石油产量为41.2亿吨,但其中非常规仅占6%。

丰富的资源量与寥寥无几的开采量,使得非常规油气成为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领域最重要的课题。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致密油是指生油岩层系的各类致密储层中聚集的石油,经过了短距离运移。储层岩性主要包括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以及碳酸盐岩等。

目前,全球非常规油气已经形成美国、中国两大战略突破区。

来自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为3100亿立方米、致密油产量为1.4亿吨。

“过去十年,是美国页岩气与致密油革命性发展的黄金十年。”邹才能说。

与美国相比,我国直到2009年才引入致密油的概念。但在业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国非常规油气的研究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我国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松辽盆地白垩系、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四川盆地等层系均不同程度发现致密油,具备规模勘探的资源基础。

邹才能指出,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陆续发现的多个5亿至10亿吨级致密油储量规模区,显示全国地质资源量已超过200亿吨。

不过,2013年中国致密气产量为30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为2亿立方米,而致密油仍然处于“战略突破”的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翟光明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也指出,当前我国致密油并未形成工业化生产。

从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分析,预计到203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高达70%。

“致密油作为已经获得重大突破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加快推动其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邹才能说。

无法复制的“美国经验”

与北美海相致密油相比,我国陆相致密油储层分布稳定性差、非均质性强、流动机制复杂、评价难度大,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根据2013年6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致密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美国致密油地址资源量为1363亿吨,居世界第二。

由于借鉴了页岩气理论技术与发展的成功经验,目前美国致密油已经实现工业化开发与快速发展——从巴肯地区到鹰滩,再到蒙特利与尤蒂卡,致密油开发连续获得重大突破,已一跃成为美国非常规油气发展的新亮点。

2012年,美国致密油产量为0.97×108吨,约占美国石油总产量的22%。

那么,中国致密油未来的产业化之路能否照搬美国的经验?

答案是否定的。

邹才能对记者指出,与北美海相致密油相比,我国陆相致密油储层分布稳定性差、非均质性强、流动机制复杂、评价难度大,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翟光明也对记者指出,美国的海相油气地质与中国陆相地质存在着极大差异。

“所以美国海相致密油勘探理论和方法并不适用于中国,亟须发展中国陆相致密油勘探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邹才能说。

翟光明指出,致密油的开采必须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以及各种测试实验。“要在不同地区做钻井实验,探索各种有效的开采方法。”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启动的国家“973”计划“中国陆相致密油(页岩油)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将立足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渤海湾和四川等五大盆地,开展基础研究以解决中国陆相致密油资源的潜力评价、有利区预测、储产量规模三大勘探生产需求,将初步建立中国陆相致密油勘探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致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