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兰州石化油污管道2004年被认定超使用极限

2014-04-14 08:53:20 东方早报   作者: 丁毅  

11日,兰州管道漏油导致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而自流沟下的石化油污管道2004年被认定超使用极限,几年来兰州石化事故不断,“石化围城”路在何方?

早在2011年5月18日,早报就曾发表过《兰州政企博弈七年拆不掉地下“定时炸弹”》一文,深入报道了兰州地下油污干管超期服役,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由于兰州石化与当地政府均认为责任在对方,该隐患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

4月12日,根据最新调查,造成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源头直指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的管道泄漏,是其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

记者探访污染点发现,事发地戒备森严,工作人员正奋力抢修。经过紧急采取措施,受到污染的西固、安宁两个区的自来水苯含量已于12日中午大幅下降,城关、七里河两区则一直未检测出苯物质含量。目前兰州正在做恢复正常供水前的准备工作。但这次自来水危机带来的诸多疑虑并未消除。

管道漏油致自来水苯超标

11日,兰州曝出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当日下午,兰州市政府紧急通知,从11日11时到12日11时的24小时内,不宜饮用自来水,引发一场自来水危机。据了解,承担兰州城关、西固、七里河和安宁四个主城区240多万人供水重任的是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日,记者从兰州市委市政府、环保和相关区县等部门在西固区政府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此次自来水苯超标的源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

兰州市环保局局长闫子江在会上说,受到苯污染的是兰州威立雅公司自流沟的4号线。他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挖掘出的泥土中发现了原油,目前尚未挖到泄漏的管线,不过泄漏点已经确认,施工人员仍在进行挖掘作业。

自流沟下有兰州石化管道

据了解,自流沟是兰州威立雅公司第一水厂与第二水厂之间的唯一输水渠道,沟下有兰州石化的管道。自流沟位于兰州石化厂区附近,始建于1958年,是水厂重要配套设施之一,是兰州用水单位和居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供水设施,承担着全市90%左右生活饮用水的输送任务,被称为“输水生命线”。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张松林告诉早报记者,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自来水处理的过程是从水源地取水,引到一水厂,沉淀等处理后到二水厂,继续处理后出厂供给市民。自流沟充当了连接一水厂至二水厂的地下水渠。

公开资料显示,自流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为2.0m×2.0m正方形,分为左沟和右沟。两沟相距40米,自西向东,依地势坡度,以“自流”的方式输水,而非以提灌或加压的方式。自流沟两侧各宽25米范围属于一级水源保护区,保护区面积有22万多平方米。

其实,这条自流沟长期以来都是兰州自来水的一大隐患。兰州威立雅公司董事长姚昕说,自流沟建成投用至今已运行近60年。上世纪80年代自流沟下面的化工管道就发生过一次漏油事件,可并未就此弃用,而是修补后又使用到现在。

2008年12月发表的一篇文章《钢筋混凝土给水管渠防渗漏新技术应用研究》中,也记录了自流沟两次被污染的事实。该文章三位作者署名单位是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文中称,1987年,因自流沟施工缝密封材料老化,致使该地区含油地下水渗入,污染供水水质,进行封堵维修后继续使用。

2008年前后,因自流沟施工缝、沉降缝密封材料又遭老化破坏,同时自流沟的底板、沟壁、顶板也出现裂纹及防渗层脱落,又不断出现油污地下水渗入情况,给兰州市自来水带来污染。随后应用茂金属聚乙烯片材作为钢筋混凝土给水管渠内衬材料,进行了防渗漏改造工程。

另据《兰州日报》报道,2008年4月,兰州市政府拟投资约1.5亿元,进行自流沟整治工程。原因是自流沟上的违章建筑已有8.48万平方米,个别居民的违法建筑紧挨自流沟,甚至将厕所污水直排自流沟,严重威胁供水安全,影响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急需拆除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8万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通过专项整治拆除这些违法建筑后,将对一级水源保护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对自流沟进行改造,并对保护区进行绿化。

兰州石化事故不断

对兰州石化而言,虽然原油管道破裂的事故不多见,但排污管道塌陷、破裂的事故屡见不鲜。

2005年,在延伸段雁儿湾污水厂一级泵房院内发生严重塌陷,被指严重影响东岗村村民的人身安全及污水厂安全运行;2003年6月23日,在同一末端近100米长度内,上部发生8处严重塌陷,油污水横溢,浸满东岗村菜地;2000年10月,在油污干管原末端东岗村西口,一处干管上部塌陷。

早在2011年5月18日,早报就发表过《兰州政企博弈七年拆不掉地下“定时炸弹”》,报道了兰州石化油污干管超期服役,存在安全隐患。兰州石化与当地政府对此并非不知情,但在多年的谈判中,双方对处理办法一直未能达成一致,均认为责任在对方,于是事情一直拖着。

兰州石化这条油污干管主要用于“输送西固地区经过处理的化学污水、炼油污水和其他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由原苏联特殊构筑物设计院设计,全长25.88公里(后延长为26.78公里),1960年正式投入使用,迄今已服役50多年。目前每天仍以约7万立方米的流量排污,而该管道在2004年就被认定超过了使用极限。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地下管道自西固区陈官营起延伸至城关区东岗村,贯穿了整个兰州市中心城区,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过去数年里,兰州石化发生过不少安全事故。2013年12月4日15时20分左右,兰州石化突然停电,导致生产物料外排,并引发火炬气异常燃烧,大量空气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排大气。据当地环保部门监测,晚7点时该厂下风向可吸入颗粒物指标超市区同时段平均值8.8倍。当时正值西风,大量污染物飘至城区,使兰州城区笼罩在烟雾中。火炬气一共燃烧了77个小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持续了5天。

相比于污染空气,2010年1月7日的事故更为惨痛。当天17时30分左右,由于兰州石化316罐区的罐体泄漏,滋出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被静电引发爆炸着火,事故造成6名员工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当时的爆炸十分强烈,约20公里外的市区都有震感,引发的大火用了近一个星期才完全扑灭。虽然兰州石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爆炸中心距居民区500余米。目前居民区未受影响”,但据媒体报道,工厂附近小区的多家居民窗户被爆炸震碎,还有居民称“当时在沙发上坐着,突然猛的被摔倒在地上”。2006年5月29日,兰州石化正在停工检修的有机厂苯胺装置废酸单元突然发生爆炸,随后引发大火,造成4名工人死亡,11人受伤。当晚,兰州市内传言黄河因此被污染,市民连夜至商店抢购饮用水。幸运的是,后经兰州市环保局监测,此次事故未造成水污染。

除上述事故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兰州石化的生产事故还有:2007年2月6日,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一车间发生闪爆并着火,6人受伤;2006年6月28日,兰州石化炼油厂爆炸,1名企业消防队员牺牲、6名消防队员重度烧伤;2003年5月18日,兰州石化陈官营缓冲池的污水排放速度加快,使得池面部分浮渣经油污干管出水带入黄河,导致黄河兰州段被污染。

石化围城路在何方?

昨天下午1时许,新华社率先发布消息称,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罪魁祸首是兰州石化。而早在昨天上午9时许,武毅秀就在其《兰州水危机:“石化城”里的老问题?》一文中推测称:此次兰州水污染,兰州石化“难脱干系”。

现在某环保组织任污染防治项目经理的武毅秀告诉早报记者,她之所以能成功推测,原因有二:一是她注意到污染物是苯,而苯是常见的化工原料,因此污染源很可能来自石化工业;二是她通过查阅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中国水污染地图,发现甘肃省环保厅在2012年发布的一个公告中有兰州石化排放污水超标的记录。另外,兰州自来水厂的自流沟在某些地段距兰州石化的化工厂仅100多米的消息使她更确信自己的推测。

为何工业区与居民区、取水口相隔如此之近?武毅秀表示这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兰州石化的工厂最早建设于“一五”计划时,当时工厂周围并没有太多的居民区,之后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便出现今天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的状况,也就是所谓的“石化围城”。而之所以工厂通常会设在水源地附近,是因为石化工业对水的需求量大,当时为了取水方便,便如此布局了。

兰州并非个例,类似的情况在南京、厦门、青岛等城市同样存在。武毅秀介绍称,环保部在2006年曾对全国石化项目进行过环境风险大排查,结果显示全国7000多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81%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其中45%为重大风险源。在她看来,这些石化大厂正是悬在市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石化工厂占地面积大,仪器设备多,搬迁不易,问题如何解决?武毅秀告诉早报记者,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搬迁不易,但这类近居民区的石化工厂迟早还是得搬走,因为如果不搬走,危险永远在。石化企业与城市混居的局面不破,城市的环境安全和市民健康将持续受到威胁,每一次类似的事故都在给我们当头棒喝。武毅秀认为,将化工企业进行搬迁、入园,规范化、园区式管理将会是一条出路,这次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或许能成为一个契机。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兰州石化,油污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