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能源哲学需要深思维

2014-08-27 13:29:19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作者: 陈柳钦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世界各国对人与能源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传统哲学认为,人与能源的关系是外在的主客体关系。所谓主客体关系,是指人相对于能源来说是凌驾于能源之上的主体,能源则是被动地供给人类用以认识并改造的客体。也就是说,在人与能源的关系中,人不是以道德主体,而是以征服者或主人的面目而出现的。能源不具有道德地位,它被排斥在道德关怀之外。

但实际上,人不仅生活于社会,而且生存于自然界,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能源生态系统,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能源的持续发展密不可分。能源哲学以人与能源关系为基本问题,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它主张扬弃人与能源“主客二分”和人统治能源的哲学,高扬“人与能源和谐”的旗帜,建设人道主义和能源主义统一的社会,为人类新文明——生态文明的创造提供了一种哲学基础。

能源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哲学的“能源转向”,是对人与能源关系的哲学反思,是人类面对现代化社会日益恶化的能源环境而诉求于人与能源和谐的一种理论自觉,是对近代以来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及其行为的反思与批判,是试图重返人类美好家园的努力。

能源哲学不仅把人、能源、社会视为一个整体,而且把三者看作是一个辩证发展的整体,把同等的关注给予人、能源、社会。人类的生命活动与能源生态系统的活动息息相关,能源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影响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能源条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和文明进步离不开能源。没有能源的长期演化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便无法生存和发展。

显然,近代社会以来的工业文明模式已然面临能源资源瓶颈。而简约的能源消费和深广的精神追求,才是新时代人类积极应对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能源哲学通过对人类传统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反思和批判,努力确立新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人与能源的和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和目标,而当代能源哲学正是追求人与能源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值得我们在确立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认真研究和汲取。如何整合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这是当前能源哲学界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哲学,以回应当代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尤其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这是中国国内能源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目前,世界和中国能源问题的压力有增无减,在能源发展实践上,我们需要探索新哲学,克服浅表思维,运用深思维。衡量深思维机制的首要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人类在最佳生态条件下持续健康地生存。

展望能源哲学的未来图景,需要能源哲学创造妥当判断与合理认识,以期有效避免传统哲学在能源理念上的盲区,并创造现代哲学在能源生态观念上的新生。

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这是21世纪人类新的文明选择,是人类发展的绿色道路。在绿色道路上,遵循公正平等的原则,建构人与能源和谐的社会,开创美好的未来。这是全人类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能源哲学研究、发展和应用的方向。

(作者:陈柳钦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教授)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能源哲学